浅谈按摩加热敷治疗痛经病的体会
痛经是妇科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对治疗本病有一些粗浅的体会,现分述如下:
一、临床资料
从1985—2005年的20年中,共诊治了86例痛经病患者,其中最小的16岁,最大的42岁,平均年龄为29岁。最少治疗3次,最多治疗30次。86例患者中,痊愈的53例,占总数的61.6%;有效好转的29例,占总数的33.7%;无效的4例,占总数的4.7%;总有效率为95.3%;无效的4例患者中,后经检查,3例有子宫内膜移位,另1例患有子宫畸形。
二、病因
本方法主要对一些因寒凉所致而引起的功能性疾患。主要原因是患者在行经期间,手足着凉或在行经期过食生冷等原因而引起寒湿凝滞、气血瘀阻、经络不通等症状。
三、临床表现
痛经病以患者在行经期前出现腰骶部、小腹部疼痛为主症;严重者可出现乳房胀痛、小腹冷痛、双下肢酸胀痛等一系列症状。月经过后,上述症状减轻消失。月经暗紫色,带血块儿。
四、治疗
治疗原则:温热散寒、活血化淤、行气通络。
1、患者俯卧,医者立于患者左侧。
(1)胺骶掌推法:双手掌从脊椎向两侧分推数次(下背部推至骶胯部);双手掌放于脊椎两侧,从下背部向下推,推至腰骶部时,两手掌分别从两下肢推至踝关节数遍。
(2)胺骶掌磨搓法:双掌放于腰骶部两侧,用双掌对磨法,在腰骶部两侧施术两掌环形对磨,以局部有温热感为度,然后用单掌搓八髎穴,搓至局部透热为度。
(3)腰骶对揉法:双手掌放于腰脊椎两侧,用双手掌对揉腰部两侧肌肉;双掌根从腰两侧向中间对挤腰部肌肉。上述手法连做3遍。
(4)拳滚腰肌法:双手握拳,同放于两侧大肠俞穴上,上下滚动;单手拳滚两侧骶棘肌:右手拳压在骶棘肌上,左手放在右手上,在腰部两侧进行左右滚动。
(5)指拨八髎法:右手拇指在下,左手掌根压在右手拇指上,在骶椎两侧八髎穴部位,施术左右拨动手法,反复数遍。
(6)取穴法:用肘尖儿按压肾俞、大肠俞、环跳、承府等穴;双手重叠,掌根压放阴门穴;拇指按压委中、承山穴;掌根或小鱼际搓热涌泉穴。
2、患者仰卧,医者立于患者右侧。
(1)腹部推法:双手掌从腹中线向两侧分推数遍;用双手掌从上向下做轮状推数遍。
(2)掌磨搓腹部法:用手掌在关元穴周围实施轮状磨法,以小腹部有温热感为度;用手掌左右搓小腹部,搓至局部发热为度。
(3)腹部揉法:两下肢蜷起,腹部放松,双掌重叠扣揉肚脐,多指环揉腹部,手根揉小腹部。
(4)拨压冲脉法:两手拇指分别放于两侧冲脉路线(肚脐平线以下为主)进行左右拨动,上下理顺,交替按压等手法,反复数遍。
(5)下肢手法:两下肢伸直,做多指拿,双手重叠揉,拇指拨压小腿内侧阴经路线;多指敲打,手掌叩敲,空拳击打等一系列手法。
(6)取穴放热法:手根压放中脘穴;双拇指压放天枢穴;拇指按压气海、关元穴;下肢伸直,手根压放气冲穴;拇指按压:血海、阴陵泉、三阴交、照海等穴。
3、患者正坐位,医者立于患者背后。操作:双掌分推颈肩法:拿揉颈项肩井法;对点取穴法;敲打肩井法。
按摩手法治疗,每天1次,每次45分钟左右。
4、热敷疗法:嘱患者配合治疗,采用热敷方法:用大盐500g,生姜50g(切片儿),葱胡适量。一起放锅炒热后装布袋,热敷小腹部或腰骶部。每次热20分钟。
热水泡脚,方法:红花10g,生姜一块儿(切片儿),一起滚水后,放一平匙大盐,把水温调至40度左右时,用此热水泡双脚,每次泡20分钟。
五、特殊病例
李洪燕、女、36岁、已婚、汉族;开封市柴油机厂员工;住机械厂家属院六号楼。2003年8月26号就诊。
主述:每次月经周期前四五天,出现腰骶部酸胀,小腹凉痛,两下肢沉疼等症,行经过后,上述症状逐渐消失。
病史:两年前的一次月经期间,因受过冷风、口饮凉饮料而落下一系列的不适症状,其间做过针灸、西药、中药等治疗,但效果不佳。
检查:用双拇指助诊法检查,腰骶部脊椎两侧有酸胀感、压痛感;腹部检查:小腹肌紧张感、压痛感、小腹部喜热,热至痛减;两下肢酸痛坠胀感。
治疗:用上述按摩手法加配合热敷方法,治疗了三个周期共10次痊愈,(第一周期行经期前,第二周期已明显好转,行经前,又做三次;第三周期行经前,又巩固两次痊愈)。两年后查访未见复发。后该患者又介绍几例痛经病患者来我院治疗,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六、体会
对痛经病的多年临床实践,我有以下体会:
1、诊清病情对症治疗。本方法主要对因在行经时受寒凉所致而引起的功能性疾患,对一些器质性病则效果不佳。
2、询问月经周期情况,制定治疗日期。如这次行经日期至下次行经期的间隔天数每次行经前几天出现症状等,治疗应在出现症状的前一天。
3、认真治疗提高疗效。在做按摩手法时要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刚劲柔和、深透持久,由轻到重地认真操作按压穴位时,1、要找准穴位;2、要达到刺激量;3、时间要达到半分钟以上,压放穴位(压穴放热),时间在一分半钟以上才能达到治疗的预期疗效。手法中,磨法、搓法有温热散寒作用;揉、拨、滚等手法,能起到活血化淤作用;压穴放热手法,有温经通络之功效。热敷疗法:大盐温热,葱胡解表;生姜驱寒。热敷疗法,有温热、解表、驱寒之功效。泡脚:红花活血;生姜驱寒;大盐引热下行,有活血祛寒、疏通经络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