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高级按摩师证培训学习 / 正文

拉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拉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由于创伤和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椎间盘突出以腰4-5、腰5~骶1间隙的突出率最高(约占90%-96%),常为单发,多间隙同时发病者少见。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很多。笔者近年来采用拉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一般资料

共按摩患者63例,男性42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43岁。其中,工人及体力劳动者34例,机关干部及汽车司机17例,其他职业12例;突出部位,腰4-5及骶1突出共41例,腰1-4突出共22例。
二、临床表现

本病主要表现为疼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多数患者有数周或数日有腰痛史,反复发作,腰痛程度轻重不一,严重者影响到翻身和坐立。一般卧床休息后症状减轻,咳嗽、喷嚏、大小便用力均使症状加重。

下肢放射痛,凡是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突出者,沿一侧或两侧下肢坐骨神经区域放射性疼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往往在腰痛减轻或消失时出现。如:腰1-2或腰2-3椎间盘突出者,则一侧下肢或出现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
三、体征
1、腰脊柱扭伤80%有脊柱侧弯,腰椎出现前突减小或消失,甚至后弓。

2、在1-5腰椎可见患椎旁有明显压痛,沿神经分布区域向下肢放射,脊椎侧突,椎间隙变窄等,棘上韧带呈条索样变硬,腰部肌肉酸胀。

3、肢体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呈阳性,严重者仅能抬高15-30,足拇指背伸或屈折力减弱。
4、生理反射异常:3-4腰椎为膝腱反射异常,4-5腰椎位跟腱反射异常。

5、X线检查目的在于排除其它疾病,如结核、肿瘤、骨折等到,并有利于发现本症曲线,如椎间隙变窄,生理前突减小或消失等。
四、治疗方法

1、解除腰臀部肌肉痉挛:患者取俯卧位,医生站于一侧,在腰臀部用轻柔缓和的推法、滚法、揉法、夹脊穴推按,加强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水肿得以消除,使紧张痉挛的肌肉得到放松,为下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2、拉压法:患者取俯卧位,用机械或人工牵引。一助手拉住患者腋部,另一助手拉住两腿,向两端拨伸拉宽椎间隙,医生站于患侧,用双手拇指在突出部位由轻到重向前下方按压。

3、改变解剖位置、松解粘连:用腰部斜板法或旋转复位法不但能改变关节的解剖位置,还可以使腰椎及椎间盘产生旋转力,从而改变突出与神经根的位置,松解粘连。
上述手法,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
五、治疗标准

痊愈:腰腿疼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正常工作。显效:腰腿疼痛部分消失,无明显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有效:有轻度腰腿疼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部分恢复工作。无效:腰腿疼痛无好转,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不能胜任工作。
六、结论

本组共63人。其中痊愈35人、占50.53%;显效22人、占34.92%;有效5人、占7.9%;无效1人、占1.6%。总有效率98.4%。
七、典型病例

贺某某,男,38岁,工人,于2004年8月来我院门诊治疗。患者由于弯腰时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放射性疼痛,伴有麻木,行走、下蹲、弯腰等基本动作受限。检查:左侧第4-5腰椎旁有明显压痛并向同侧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及拇指拉伸试验阳性。CT诊断为:左侧腰4-5椎间盘突出。通过一个疗程治疗后痊愈,一年后回访无复发。
八、讨论

根据临床资料统计的结果来看,本病多发生在30-50岁的青壮年,体力劳动者多见。多发于4-5腰椎及腰5骶1。这是由于后纵韧带在第五腰椎部位的宽度仅是第一腰椎以上部位的一半,腰椎间盘纤维环后外侧较为薄弱,如果遇到外伤、负重等因素亦导致其破裂,使髓核突出,尤其是积累劳损是引起纤维环破裂的主要原因。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弯腰,大腿根就向后移动,由于受到体重、肌肉和韧带等张力的影响,加上解剖结构上的薄弱缺陷及外伤、积累劳损等退行性病变,使椎间盘内压增大,髓核向外方移动冲破纤维环而突出,造成水肿,从而压迫神经而引起腰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

笔者在治疗过程中,首先放松肌肉,加强局部血液循环,使水肿得以吸收,然后采用拉压法进行治疗。其原理是:牵引能拉宽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内压力。甚至形成负压,按压增加椎间盘外压力使髓核还纳,另外纠正小关节错位,改变突出物与神经的位置关系。需注意的是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卧硬板床休息,因患者这时的椎间盘内压力最小,能够改善局部供血,促进纤维环修复,故要尽量减少活动,这样才能巩固疗效,不易复发。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