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治疗产后缺乳30例疗效观察
关键词:按摩缺乳治疗
摘要:产后缺乳是妇科的常见病症之一,主要是由气血虚弱或肝郁气滞所致,我们采用点、揉、推、疏抓、捏挤等按摩手法。取穴:脾俞、肝俞、乳根、血海等穴,治疗30例患者,收到满意疗效,总有效率为93.3%。
产后缺乳是指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的一种症证,为妇科的常见病之一。乳汁缺乏,多因身体虚弱,气血化生之源不足,或因肝郁气滞乳汁不能流畅所致。我们采用按摩手法,治疗了30例产后缺乳的患者,取得了很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30例,其中家庭病房21例,门诊治疗9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39岁,平均年龄27岁。
2、诊断标准:产后排出的乳汁量少,甚至全无,不足以喂养婴儿。
二、治疗方法
1、取穴:脾俞、胃俞、膈俞、膻中、乳根、乳旁(乳头旁开0.5寸)、少泽、三阴交、血海。
2、施术手法:点法、揉法、推法、疏抓法、捏挤法。
3、操作顺序:膈俞、脾俞、胃俞、肝俞各点揉1分钟,自上而下直推胸骨10遍,分推膻中至乳头10遍,摩揉乳房8—12分钟,五指疏抓乳房8—10遍,拇指与食指相对捏放乳房自根部至乳头,反复8—10遍,做完一侧,再做另一侧。两侧做完,按揉乳旁、乳根、膻中各1—3分钟,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各1分钟,最后拿肩井,掐少泽结束。一天操作一次,10天为一疗程,2个疗程判断疗效。
三、疗效观察
1、疗效标准:显效:症状明显改善,乳头排出,能够满足喂养婴儿。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2、治疗结果:30例患者中,显效20例,占病例总数的66.6%;有效8例,占26.7%;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为93.3%。
四、体会
产后缺乳也称乳汁水足或乳汁不行。傅青主曾说:“妇人产后绝无点滴之乳,人以为乳管之闭也,谁知是气与血海之两涸乎,夫乳乃气血所化而成也,无血固不能化乳汁,无气亦不能化乳汁。”可见乳汁为气血所化生。源于脾胃其枢在胃,其行在肝受冲任所司。乳汁不行,虚者,多因产后气血亏虚,乳汁化源不足;实者多因肝郁气滞,寒凝血瘀,乳脉不行所致。我们用手法治疗,可以健脾胃,通经络,化乳生乳,以促疏肝解郁,活血化瘀,以行乳通乳。
用手法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简单易行,但对产后大失血的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临床治疗患者中,肝郁气滞型,效果明显,甚则3—5次而愈,气血虚弱者,一般15次以后,可见到明显疗效。产后时间越长,效果越不明显。一般产后无乳,三个月以后就诊,治疗困难,疗效不显。现在提倡母乳喂养,增强婴儿免疫力。临床上,按摩治疗缺乳不失为一种简单易行无毒副使用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