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江西长沙针灸学习分享 / 正文

郑魁山临床诊治总结:感冒

郑魁山临床诊治总结:感冒

感冒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属于祖国医学“伤寒”“温病″范畴。多因体虚劳倦,外感风邪所致。
【主症】1.风寒型恶寒发热,头痛无汘,或有汘,四肢酸痛,鼻塞流涕,打喷嚏,咽部干痒,咳吐清痰、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2.风热型发热恶风,头痛有汗,或无汗,咳吐黄痰,咽喉红肿、疼痛,口干欲饮,舌尖红,苔溥白,脉浮数。
【治疗】1.风寒型针风池、大椎、身柱、风门、合谷、后溪,用烧山火法使其出汗,以发散风寒。
2.风热型针风池、大椎、陶道、身柱、合谷,用透天凉法,少商点刺出血使其出汘,以发散风热。
咳嗽痰多配肺俞、列缺以清肺化痰。高烧神昏配百会、人中、十宣(或十二井)点刺岀血,以清热开窍。鼻塞流涕配上迎香、迎香、曲池用速刺法,以驱风通窍。
1972年4月在成县医院总结的50例中,有效率为98%,平均1.1次见效。治愈率为84%,平均24次治愈。
【病案举例】王某,女,30岁,成县小学教员,因感冒发烧,1970年3月1日初诊。
患者于前一天开始头痛、打喷嚏、鼻流清涕,身上发冷,当日病情加剧,又岀现发烧、咳嗽、吐痰,全身酸痛。检査:身热无汘,舌苔薄白,体温38.8℃,脉浮紧,90次/分,心、肺未見异常。中医辨证系体质素虚、外感风寒。采用扶正祛邪、驱风散寒之法治之。针风池、大椎、风门、合谷,用烧山火手法,不留针,针后汘出,头痛即止,40分钟后体温降至37℃。第二日针大椎、风门、肺俞、列缺,用平补平泻法。第三日症状完全消失,治愈停诊。

本文摘自《郑氏针灸全集》,作者:郑魁山,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针灸方法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