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江西长沙针灸学习分享 / 正文

针灸治疗胃胀满案

针灸治疗胃胀满案

I导读:此案涉及经络医学中的经络气化理论,也解说了临床中的思辨过程,供大家学习参考。

针灸治疗胃胀满案

作者/ 王居易

病案

程某,男,23岁,2011年8月11日初诊。
主诉:胃胀满、发作性头痛1年。
症候:胃胀满,吞酸,噫气,大便黏。发作性眉棱骨疼痛,放射至颞部。经络诊察见:手太阴经、手厥阴经、手少阴经异常。
辨经:病在太阴经。
选经:太阴经、阴维脉。
选穴:尺泽、列缺、公孙。
二诊:症无变化。取内关、公孙、中脘、足三里。
三诊:胃胀好转,已不泛酸,大便黏,打嗝见好。现吃饭后已不恶心、不头痛。取内关、公孙、中脘、足三里。
8月23日追访,诸症未复发。属临床痊愈。
医案解读

第一主诉为胃胀满。患者由于去国外留学水土不服,胃脘胀满,噫气吞酸,伴有大便黏,偶有恶心,西医诊断为胃炎。第二主诉为发作性头痛,额角眉棱骨处隐隐疼痛而发胀,属阳明经,与第一主诉有直接关系。
按照中医的看法,两个症状算为一个疾病,为1年多的胃胀满及其引起的阳明经头痛,自觉“上火”时发作。本病属胃阴或脾阴不足的证型,多由疲劳或睡眠少所致。因为,疲劳或睡眠少能消耗肾阴,肾阴为脾胃阴之基础。

诸症与脾胃有关。一诊经络诊察显示手太阴经异常,提示症状由肺气不降则脾气不升所致。太阴气机异常一般取尺泽、阴陵泉,但本病属肺肃降气机异常引起的脾胃病,而脾经未出现异常,故单取尺泽不加阴陵泉。足太阴脾与足阳明胃相表里,因阳明经无异常反应,治疗以太阴络脉为主,取手足太阴经之络穴(列缺、公孙),此对穴巧合地亦为任脉、冲脉的交会穴,故应能治疗胃胀满。且列缺为治疗头项部的总穴,能治疗(太阴异常引起的)头痛。
针后症无变化,因此改变思路。
二诊取两组腧穴:内关配公孙,中脘配足三里。内关、公孙为传统奇经八脉穴组,主治包括胃的病变。中脘、足三里能调理脾胃,适合用于气机不畅引起的脾胃病。
到了三诊,胃脘症状和头痛已完全消失。再针前穴,巩固疗效。
从此例可见两点:
一,两个主诉有时候属同一个病,需要通过经络诊察来判断有无关系,是否由一个证型或同一条经络病变所致。
二,经络诊察虽然只显示阴经异常,但若有阴阳相表里经的症状而且症状属实象(气机不畅包括在内),因阳经偏于泻,应加阳经腧穴。
按语:此例再次证明针灸临床中任何常规病都不能死守指定的某组“经验穴”或“规范穴”,必须根据症候结构和经络变动,调整选经、配穴思路,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本文摘自《王居易针灸医案讲习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居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针灸方法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