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江西长沙针灸学习分享 / 正文

路志正:针灸无小事,针药并用疗效显

路志正:针灸无小事,针药并用疗效显

导读:今天来听听路志正先生说针药并用提高疗效这件事——《名老中医之路第二辑》第396-398页。

医以解除患者疾苦为事。医针虽小,然收效神速,具有简、便、廉、验之特点,故古人有“一针二灸三服药”之说。

观《内经》之治,多以针为法,《灵枢》八十一篇,古有《针经》之称,故针灸乃中医学重要内容之一,不可低估。

我早年即拜王步举先生为师,深研《灵枢》、《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中重要篇章,熟读其中“百症赋”、“标幽赋”、“马丹阳十二穴歌”和《医宗金鉴针灸心法》之“经脉循行歌”、“穴位分寸歌”,数十年间,常假此以起顽病,得益甚多。

然针灸之学,易学而难精。

01

首先明其理论,所谓“业医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有人以为针灸乃一小技,有何理论可言,这是偏见。若其深研《内经》、《针灸甲乙经》,则知其高深,不是一蹴可得,非下苦功不可。

故针灸之学,不能只以几个穴位着眼,而应从整体观,从脏腑经络学说入手学习,理解脏腑、经络、腧穴之间的密切关系。

“腧穴”绝不只是局限的一个点,而有其一定范围。针刺之感应是由点到面,由面到线,方能收到较好效果。

除熟记十四经腧穴外,应重点掌握好四肢肘膝以下之五腧穴等特定穴,同时对经外奇穴亦不可忽视。

我从多年实践中曾发现个别奇穴。

如“遗精”穴,位于男腹部脐下正中三寸,旁开一寸处,左右各一,主治遗精、早泄、阳痿、阴囊冷湿,已收载入郝金凯著《针灸经外奇穴图谱》一书之中。

02

针刺时,不仅要重视刺手(右手)的作用,而更不可忽视左手(押手)的作用。

《难经》谓“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即是强调了押手的重要性。

得气感应,多先从穴下反射到押手上的一瞬间,刺手针下的沉、紧、酸、麻、胀感随之而至。

对补泻手法,前人有许多宝贵经验,我常将“迎随”、“呼吸”、“提插”、“捻转”等手法融合一起,喜用“烧山火”、“透天凉”两法,分别治疗虚寒性和热性病证;对发热、咽喉肿痛等症,则配合少商等井穴放血一珠,收效更捷。

即是类中风初起,面红升火,舌强语謇,神志欠清之际,急使人拦腰抱定,并固定其头部,以圆利针点刺手足井、宣穴出血,有减缓头部充血之利,而无加重中风之势。

它如面瘫、头痛、脘痛、腹泻等症,内服药物固亦有效,但配方煎药费时,而针灸随时可用,立竿见影。

若内科医生兼会针灸,则如虎添翼,不仅见效快,疗程短,且易巩固。

03

1938年夏,一妇傍晚来诊,适师外出,余见其面色淡黄,目合口噤寒战,四肢抽搐,脉弦而紧。

询其夫,始知数日前避暑热,院外就寝,夜半暴雨骤至,突然惊醒,急忙回屋,不慎左额部碰于门框之上,致局部紫黑血肿,时而隐痛,未予重视,不意今日上午全身恶寒拘急不适,午后病势加重云云。

详为辨析,显系“破伤风”之候,伤势不重,病尚轻浅。

根据老师治法,先针风池、风府、百会、合谷、阳陵以祛风止痊,开关通窍;后以华佗愈风散合玉真散加减投之,嘱以黄酒一两为引,取微汗为度。

药后竟至霍然。对老师经验不仅大为叹服,且更体会到针药并投之神效。

04

应该注意的是,用针同用药一样,须根据辨证论治原则。

先辨证,次在法,处方后再为下针,而且要详记医案,不可孟浪从事,否则不仅疗效不高,且易发生事故。

本文选摘自《中医经典名医心悟选粹》,吕志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1年10月。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针灸方法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