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是有营养作用的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本某种意义上说,又是由这些物质营养各脏器组织所产生的功能活动。因此,生理上的气,既有基本物质的概念,又有功能活动的概念。人体之气,就其来源讲,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之气来自父母,藏之于肾即肾中的真阴、真阳之气,合称为原气;后天之气得之于饮食与自然界之清气,通过脾、肺、心等脏的作用,又转化为宗气、营气、卫气等。由于气在人体所分布的部位不同,其表现和作用亦各有特点。所以气的名称也就有不同,主要的有原气、宗气、营气、卫气,以及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今分述如下:一、原气原气又称元气、真气、真元之气。它禀受于先天,为先天之精所化生,又赖后天之精的不断补充和滋生。原气发源于肾,为肾中所藏之精气与从肺吸入之清气,以及从脾胃吸收运化而来的水谷精气等共同结合而,故《灵枢,刺节真邪论》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原气自肾发出,通过三焦气化,运行于五脏六腑、周身上下,无处不到,无处不有,发挥着推动和激发各脏器组织功能活动的作用,因此,人体的原气充盛与否,关系到各脏器组织,以至体质的强弱。如果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则原气不充,身体虚弱,抗邪能力不足,容易导玫各种疾病的产生。二、宗气宗气是由肺吸入之自然清气和脾吸收运化之水谷精气结合而成,积聚于胸中,其处称为"气海"。因自然清气与水谷精气都是由后天所获得,故宗气为后天之气。宗气主要功能有二:一是出喉咙而行呼吸;二是贯注心脉而行气血,《灵枢.邪客》篇说:"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故凡呼吸、言语、气血运行以及肢体的运动等功能是否正常,多与宗气的盛衰有关。三、营气营,有营运和营养两种含义。营气亦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是水縠精微中极富有营养的物质,是血液的主要组成部份。《素问.痹论》说:"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灵枢.邪客》篇也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都指出了营气的生成是来源于水谷之精气,它分布于血脉之中,主要功能是化生血液,运行全身,发挥其营养作用。正因为营与血有著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所以,在生理或病理上常把营和血联系一起,合称为"营血"。四、卫气卫,有保卫、卫护之义。卫气亦由水谷精微所化生,其运行迅速而滑利,不受经脉的约束。故《素问.痹论》说:"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灵枢.本脏》篇也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都说明了卫气的主要功能是:卫护肌肤,抗御外邪入侵,控制汗孔的开合,调节体温,温煦脏腑,润泽皮毛等。卫气属于阳气的一部分,故又有"卫阳"之称。综上所述,元气主要属先天之气,宗气、营气、卫气属后天之气。先、后天之气相结合,又称为"正气"。各脏腑组织得到原气、宗气、营气、卫气滋养、温煦,产生各脏腑组织本身的特有物质和功能,便称为脏腑之气、经络之气。具体讲,如心气、肺气、脾气、肝气、肾气、胃气、经气、络气等等。另外,因为脾与胃同居中焦,所谓脾胃之气,又合称为中气。所有这些,都属正气范畴,正气指整个机体功能活动的综合,以及与邪气相对而言的各种防御机能,因此,人体各种生理活动和抗病能力的强弱,都与正气是否充足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