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江西长沙针灸学习分享 / 正文

金针王乐亭刺募补虚法

金针王乐亭刺募补虚法

【取穴】中府、膻中、巨阙、期门、章门、天枢、中脘、关元、中极。
【功用】调理脏腑,益气和营,健脾平胃,化湿利胆。
【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气短心悸,夜寐不安,胸胁胀满,口苦咽干,痰涎壅盛,体虚劳伤。
【注解】募穴均分布于胸腹部,是经气聚结的部位,它的分布与所属脏筋部位基本上一致,因此可治本脏腑有关的疾病,五脏六腑各有俞穴和募穴,故某一脏腑有病,可以同时取某一脏腑的俞、募穴进行治疗,此种方法称“俞募配穴法”。如胃病可取胃俞和胃经的募穴中脘。膀胱病可取膀胱俞和膀胱经的募穴中极。俞募配穴,除了直接治疗脏腑本身的疾病外,还可以治疗与内脏相关联的疾病。如肝开窍于目,治目疾取肝俞,肾开窍于耳,治肾虚耳聋可取肾俞。据《难经》、《针灸聚英》和《东垣针法》等历代针灸文献所述,俞穴和募穴的治疗规律是:脏病多取俞穴,腑病多取募穴;急性病痛多取命穴,慢性病痛多取募穴;实证多取俞穴,虚证多取募穴。本组配方即十二募穴中缺少肾募(京门)、三焦募(石门)、胆募(日月)。故此方只取九募十三穴也。
【配方剖析】中府(肺募):宣肃肺金,利气止咳。膻中(心包募):调理气机,宽胸化痰。巨阙(心募):宽胸化痰,和胃降逆。章门(脾募):调补五脏,舒肝健脾。以上诸穴的综合功用:补脏育阴。天枢(大肠募):调中和胃,健脾化湿。中脘(胃募):调理中焦,健脾和胃。关元(小肠募):温肾固精,通调冲任。中极(膀胱募):强壮元阳,通利膀胱。以上诸穴的功用:调腑扶阳。总则:调理脏腑。
本文摘自《金针再传》,作者:钮韵铎,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针灸方法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