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学用经方从入门到精通 / 正文

“口中和”是什么意思?

在经方案例中,大家会发现经常有一个口中和。其实口中和在《伤寒论》中就有描述。如第304条: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和,是调和,是平和、协和的状态,是健康的状态。口中和,就是口中没有异常的感觉。没有口干口渴口苦的异常感觉,就是口中和。反之就是口中不和,说明口腔中有异常感觉。《伤寒论》中有口不仁的描述,就是口中不和。口中粘腻不清爽的感觉。病位在表,可以汗法,让邪气从表而去,病位在里,则通过吐下祛邪。邪不在表不在里,不能采用汗吐下三法,只能通过和解的办法,因此半表半里的治法被称为和法。第53条: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第58条: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第387条: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可见和法,本意是使之恢复平和状态的治法。从这个角度而言,汗吐下和温清消补,都属于广义的和法范畴。狭义的和法是半表半里的治法。我们治疗的目的也是恢复人体平和的状态。作者:马家驹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