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学用经方从入门到精通 / 正文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中的“里有寒”,该怎么理解?

仲景《伤寒论》第166条曰:“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中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第176条曰:“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注解注:脉见浮滑,里热已盛,表有大热,而里亦有热痰也,故脉浮滑,以白虎汤清热,热清而痰亦解矣。按此条“里有寒”之寒字,论者纷纷,或谓寒热二字颠倒,或谓寒字当是邪字;惟王孟英引徐亚枝之言,谓寒字当是痰字,与脉吻合,用方亦觉正对,盖仲景之书无痰字,不但此条,即前条之胸中有寒,《金匮》中之丹田有热,胸中有寒,亦如是也。分析对张仲景《伤寒论》之评说,可谓众说纷纭,但终以“医圣”、医方之“鼻祖”肯定之;对其错谬、衍文等,也多各持己见。由于文字古奥,与今相距又远,对文义之理解,亦可相异。至于《伤寒论》第166条和第176条二条原文中,“里有寒”、“胸中有寒”之“寒”字,王合三先生尊“王孟英引徐亚枝之言,谓“寒”字当是“痰”字。喻昌《尚论篇》卷三曰:“寒者,痰也。痰饮内动,身必有汗,加以发热恶寒,全似中风,而头不痛,项不强。此非外入之风,乃内蕴之痰,窒塞胸间,宜瓜蒂散,以涌出其痰也。”《伤寒贯珠集》卷二曰:“此痰饮为病,能令人憎寒发热,状类伤寒,但头不痛,项不强为异,正此之谓。”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卷七曰:“少阴之脉,络心,注胸中,皆此下之。”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十三曰:“瓜蒂乃阳明经除湿热之药,故能引去胸脘痰涎,头目湿气,皮肤水气,黄疸湿热诸症。”治疗寒当用温药,不能治寒又用寒药也。瓜蒂、赤小豆组成的方药可除“内蕴之痰”,非治外入之风寒也,据此也证明是“痰”,非里“寒”也。至于176条中用白虎汤,即证实非里有寒,当是里有痰。此痰也是热痰,才用白虎汤,以清内热之痰,若为里有寒,决不会用辛甘大寒能清阳明经大热证之生石膏,此决非仲景之意,属传写有误。成无己曰:“白虎西方金神也,应秋而归肺,热甚于内者,以寒下之,热甚于外者,以凉解之,其有中外俱热,内不得泄,外不得发者,非此汤则不能解之也”。方中行曰:“浮者风也,言不独伤于寒也,滑为里热,以滑且浮,知热不独在里也。故指言此条表有热,盖表里俱热之谓也。里有寒者,里字非对表而称,以热之里言,盖伤寒之热,本寒因也,故谓里有寒,指热指所以然者也”。程知曰:“厥阴条中有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可证明此条非里有寒矣”。可见,里有寒的“寒”字和胸中有寒的“寒”字,应是“痰”字,实为传写之错误。本文选摘自《王合三——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王旭、王超凡、王继先主编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