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老师好,一直不明白六经里面的三阴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是不是要把它跟经络联系呢?还是它只是代表疾病发展的阶段?有人解释,太阴最阴,少阴次之,厥阴则为阴尽阳生,我的疑惑是太阴最阴,为何用的是理中汤而不是四逆汤?我想了好久也没想明白仲景的六经辨证实质是?所以想请教老师对这个问题的见解。马家驹老师答:你的这个问题要说起来能跟你讲很多,建议你先关注胡希恕经方医学微信订阅号,里边我讲过很多的科普的基础的知识,能够帮助你理解。六经的本质是三个阴证和三个阳证,六经的本质是六个证,也就是由表、里、半个半里三个病位和阴阳两个病性构成的。不要用后世的经络来解释。太阴病是病为在里的阴证,其治法属于温中温阳,常用药物有姜桂附吴茱萸,因此理中汤和四逆汤都是太阴病的常见方证。问:好的,谢谢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老师,我们是平常所有的疾病都可以用六经辨证论治吗?仲景的伤寒论而不是伤热论,好像是专门为寒证而设计,所以我疑惑他的方子是否也只适用于伤寒时,不知道这样理解是否准确。马家驹老师答:伤寒论的六经是一个辨证法,世间的所有疾病都可以用六经辨证,比如柯韵伯说:“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俞根初说:“以六经钤百病,为确定之总诀。六经是一个体系,一个辨证法。我们临床诊治都是依据辨证来论治的。而辨证就离不开病位和病性,《医宗金鉴》说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在六经看来,世间所有疾病、病症的病位不外乎表、里、半表半里,病性离不开阴证、阳证。所以世间一切疾病、病症都逃不出三个病位、两个病性的范围,所以世间可用六经辨证。仲景是以伤寒为例阐述疾病演变传变和临床的具体论治,并非局限于伤寒的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