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学用经方从入门到精通 / 正文

黄煌:经方治疗咳喘方法

咳喘病,是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以及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呼吸道疾病的俗称。急性支气管炎起病时可出现鼻塞、流涕、咽喉痒、咽痛,甚至声音嘶哑,也可伴有恶寒、发热、乏力、肌肉酸痛、胸痛等。咳嗽程度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影响睡眠。咳痰量不多、色白、微黄、较黏稠。病程通常为1周,少数达半月以上。慢性支气管炎是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如果每年咳嗽咳痰或喘息的时间超过3个月,持续2年以上,并且多发于冬季,除外其他心脏和肺部疾病,就可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我国北方,尤其是农村发病率最高。中老年人易患此病,且男多于女,病程通常进展缓慢。早期主要是冬季咳嗽,咳白色泡沫痰或黄痰,夏季缓解。如果病情得不到控制,可发展为常年不断地咳痰,以白色泡沫痰为主,如继发感染可出现黄色或绿色脓痰。发展到最后可演变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是全球性常见病。哮喘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除涉及过敏原外,还与个人和环境因素有关。本病发病前可表现为鼻痒、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先兆症状,继而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伴有肺内哮鸣音,痰多黏稠,不易咳出。本病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不发病时,患者宛如常人。经方治疗咳喘经验丰富,咳喘分寒、热、虚、实,从体质切人,是其特色。对应不同个体特征,治疗咳喘常选用下列经方:01小柴胡汤【适用病证】发热咳嗽持续多天、恶心呕吐或食欲不振者。本方特别适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结核、胸膜炎、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哮喘等。只要全身状况较好,重要脏器无受损者,就可使用。【应用参考】久咳、抗生素无效、咳嗽变异性哮喘者,加厚朴12g,茯苓15g,紫苏叶10g;痰清稀如水,加干姜10g,五味子10g;肺部感染、咳痰黄稠者,加黄连5g,全瓜蒌30g;咽喉痛,干咳,加桔梗10g;扁桃体肿大,发热汗多,加生石膏30g;淋巴结肿大,加连翘30g;咳血,加生大黄5g,黄连5g;肺癌,发热、胸水者,加茯苓20g,猪苓20g,泽泻20g,桂枝15g,白术20g。【典型案例】曹女,57岁,160cm/66kg。2024年9月11日初诊。病史:5年前行左肺癌切除术,今年8月复查发现脑转移。现诉易头晕(头部如有紧箍咒),爬楼胸闷喘不过气,伴咳吐黄痰,口干严重时影响睡眠。处方:柴胡20g,黄芩15g,半夏15g,党参10g,生甘草5g,黄连5g,全瓜蒌30g,干姜5g,红枣15g,生大黄5g。10剂,5-2服法。2024年9月25日:药后大便夹带黏液,黄痰、头晕消失,睡眠改善,胸闷不明显。原方隔日服10剂。02半夏厚朴汤【适用病证】咳喘见咽喉异物感、黏痰多、胸闷腹胀、舌苔腻者,特别适用于颈部到面部浮肿而频发咳嗽,因而呼吸困难,或痰如泡沫样者。急慢性支气管炎、咽源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常用。【应用参考】1.本方治疗咽喉痒、干咳无痰的咽源性咳嗽,可以采用每天服用4~5次的服法,效果才好。2.咽痒咽干,咳嗽少痰,加桔梗10g,甘草5g;咳喘,伴有失眠、焦虑、胸闷、出汗者,加山栀15g,连翘30g,黄芩10g;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咳喘气急,痰稀白量多,呼多吸少,腰腿软弱,舌苔白滑或白腻者,加肉桂10g,当归10g,甘草5g,前胡10g,陈皮10g。【典型案例】尚女,50岁,160cm/52kg。2024年6月5日初诊。病史:肺癌术后1个月左下肺叶切除。现诉咳嗽严重,饭后咳嗽可吐出胃内容物。入睡困难易醒,胸前不适,咽喉黯红,苔腻。处方:姜半夏15g,厚朴15g,茯苓20g,苏梗15g,黄芩10g,栀子15g,连翘30g,桔梗10g,生甘草10g,15剂。2024年6月26日:咳减轻,无胸痛及饭后呕吐。原方加积壳15g,3-2服法。03麻杏石甘汤【适用病证】汗出而喘,汗出量不大,但按之皮肤湿润,不灼热,也有入夜汗出湿衣者或易出汗者,其人口渴不恶寒,或恶热喜冷饮,痰液、鼻涕黏稠,口干口苦等。不少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小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出现以上情况。【应用参考】1.本方适用的患者大多身体状况较好,毛发油亮,皮肤大多比较粗,面部或眼睑可见轻度浮肿貌。体弱者慎用。2.咽喉痛,加桔梗10g;胸闷、痰黄黏稠、大便干结者,加黄连5g,姜半夏10g,全瓜蒌30g;胸闷、烦躁失眠者,加栀子15g,连翘30g。【典型案例】陈男,4岁,102cm16kg。2024年6月5日初诊。病史:咳嗽气喘持续半年。鼻塞伴鼻痒,受凉即咳,磨牙打鼾,多汗。江苏省中医院(2024年6月4日):超敏C反应蛋白15mgL(<8mgL)。体征:体壮,肤白,上眼睑微肿。处方:生麻黄5g,杏仁10g,生石膏30g,生甘草5g,生梨1枚。服时加少许冰糖,10剂。2024年6月26日:期间咳嗽气喘未作,磨牙打鼾改善,食欲好转明显。原方10剂,隔天1剂,服法同上。04小青龙汤【适用病证】咳喘见恶寒,特别是背部怕冷,无汗或不易出汗者。其人口不渴,痰液清稀量多,或痰液形如泡沫或蛋清,色较透明,落地如水。以上情况,在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中多见。【应用参考】1.患者体质状况一般,偏瘦,面色多青白色或青灰色,绝少面红光亮者,眼袋、嘴唇黯淡不红,舌苔水滑,平时畏寒喜暖。如烦躁、失眠、舌红、脉数者,本方慎用。2.服用小青龙汤后,患者如觉口渴,身体微汗出,为佳象。3.体弱且心悸喘促者,或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以及肺心病、肺气肿发作时,去麻黄,加山萸肉15g;长期服用激素,面色灰黯者,加附子10g;烦躁、唇红者,加生石膏30g。【典型案例】李男,36岁,167cm/95kg。2015年5月8日初诊。病史:哮喘10年,过敏性鼻炎屡发。鼻塞,鼻痒打喷嚏,晨起清涕如水,夜间不能平卧,大便时于时稀,汗出多。体征:左下肢浮肿,舌胖大嫩,眼圈发黑,眼睑肿。处方:生麻黄10g,桂枝15g,白芍15g,生甘草5g,干姜10g,细辛10g,五味子10g,姜半夏10g,生石膏30g,7剂。药后咳喘好转。2015年8月14日:哮喘未作,汗出减少,但鼻炎仍每天发作,每夜睡前或晨起喷嚏。2015年8月4日鼻窦CT:慢性副鼻窦炎性变,双下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方1:生黄芪30g,白术30g,防风20g。晨服。方2:小青龙汤加石膏汤,20剂,午晚服。2015年9月4日:哮喘未发,鼻炎控制,体重下降10kg。05大柴胡汤【适用病证】咳喘而伴有嗳气、上腹胀痛或反流酸水、口干苦、厌食、便秘者。本方特别适用于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支气管炎等。【应用参考】1.适用于本方者体格多健壮,进食后腹胀或加重气喘,上腹部按压硬满疼痛,咳喘夜间加剧者居多,大便干结,舌苔厚。大多伴有胃及食管反流或胃肠动力障得。如无以上指征者,慎用本方。2.服药期间要少吃油腻甘甜以及煎炸食品。3.本方服用后可出现畅便,如大便每日超过3次,可减量服用。4.腹胀、嗳气,加厚朴15g,紫苏梗15g;胸闷、痰黄黏稠、大便干结者,加黄连5g,姜半夏10g,全瓜蒌30g;胸胁苦满严重,大便秘,烦躁失眠,少腹部疼痛,舌质黯者,加桂枝15g,茯苓15g,丹皮15g,桃仁15g;胸闷痛、痰黏稠难咯者,配合排脓散(枳壳:芍药:桔梗按3:2:1的比例研细粉,通常每次3~6g,一日3次。米汤调服,或用开水泡服代茶饮)。【典型案例】徐女,61岁,155cm/80kg。2024年3月19日初诊。病史:反复咳喘,进食后腹胀,夜半明显,每天凌晨1点钟方能入眠,鼾声大,大便2天1次。肥胖高血压20年,血脂高,腔梗。体征:体胖,脸红,舌胖齿痕,咽红,腹部膨隆硕大,气端声音明显。处方:柴胡20g,黄芩15g,姜半夏15g,枳壳30g,白芍15g,生大黄10g,干姜5g,红枣20g,20剂,5-2服法。2024年4月16日:气喘明显好转,饱腹感好转,血压正常。原方加陈皮20g,30剂,5-2服法。06桂枝茯苓丸【适用病证】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动脉高压、胸膜炎、胸腔积液、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反复肺部感染等见面黯红、胸闷痛、唇紫舌黯者。本方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心肺供血。【应用参考】1.适用本方者,大多面红或紫红,腹部充实,左下腹触及抵抗感,或有压痛,头痛昏晕,失眠,烦躁,动悸,舌质黯或有紫点。2.部分患者药后会出现腹泻,可饭后服用或减量。3.孕妇慎用或忌用。4.胸闷痛、久咳憔悴者,加当归15g,川芎15g,丹参15g;胸闷腹胀、面油者,加陈皮20g,枳壳20g,生姜20g;胸闷、便秘者,加枳壳20g,薤白20g,全瓜蒌30g。【典型案例】郁男,74岁,160cm/70kg。2024年6月5日初诊。主诉:反复咳喘9年,呼吸困难,走路爬楼梯不能快;进食后腹胀。既往史:2024年4月住院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心律失常,房颤、心功能不全;心脏瓣膜病变;脂肪肝。体征:体中等,面部黯红油,眼袋明显;唇舌紫黯,舌底静脉瘀紫;腹部充实,两肋弓下抵抗感。处方:桂枝10g,肉桂10g,茯苓20g,赤芍20g,丹皮15g,桃仁15g,当归15g,川芎15g,丹参15g,枳壳30g,陈皮30g,干姜10g,15剂。2024年6月25日:药后气顺畅,但喘咳仍有,已能打麻将。原方续服。2024年8月20日:步行已不气喘,可登高3楼,舌底下静脉瘀紫好转。文章摘自《黄煌经方基层医生读本》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