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湖南长沙针灸学习分享 / 正文

靳三针疗法手法特点

(一)入针特点与现代流行的飞针和快速进针不同,靳老更提倡慢进针,这样不仅能保证穴位的精准,还可以帮助患者和医者都集中精神于针下,有助于“两神合一”。临床常用小幅度捻转、缓慢进针,仅持针身进针。正如《灵枢》所言:“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毫,属意病人,审视血脉,刺之无殆”。针刺得气是针灸起效的重要前提,所谓“气至而有效”。快速入针,不利于得气,甚至没有针感,影响疗效。入针后,针要“有根”、“有神”。针体不可东倒西歪,针下应有沉涩紧的气感,否则应调整针向,或加用催气、候气手法。(二)补泻手法靳老常用的补泻手法可以概括为大补大泻、小补小泻和导气同精法。大补大泻是指针刺得气后,三进一退为补,一进三退为泻。总的原则是慢入快出为补,快入慢出为泻,进退次数可增减。而小补小泻只操作一度,其补法是得气后慢慢用腕力和指力将针推到地部,紧压穴位30秒,迅速出针;泻法是得气后快速将针插到地部,再缓慢用力将针退出。导气同精法则是在卫部得气后,三进三退,使气至病所。正如《灵枢·五乱》所言“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补泻无形,谓之同精”。三种补泻手法都建立在徐疾补泻的基础上,而导气同经又特别强调以神御气,使气至病所。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得气时未必会有“酸麻重胀”感。“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可以通过气的“徐”和“紧”来分辨其性质。谷气即人体的正气,若人体正气不足,则谷气要候气或催气较久才会到来。邪气则大部分在入针后就能感觉到,针下较为紧涩。(三)重视治神靳老对针刺中的精神调摄非常重视,可总结概括为治神“九字诀”:定、察、安、聚、入、合、和、实、养,综合概括提炼“生”一字总诀。定神是指针刺前,医者和患者均要安定神志,调整呼吸节律,避免情绪激动。察神是指医者在针刺前要细细观察患者精神状态的变化,通过“神”的外在表现,判断体内气血运化的状态。安神是指在问诊沟通过程中,医者需慰导患者,用患者易于理解的语言消除其焦虑情绪和对疾病的担忧,增强信心。聚神是指患者神安后,医者进一步引导患者集中注意力。入神是强调医者持针之时,全神贯注于针中。合神指进针时,患者之“气”与医者之“气”相合。为达到合神的效果,靳老特别强调要缓慢进针,这样双方注意力都集中于针下,也就更容易得气。和神是指要注意行针三要素:候气、辨气和补泻。留针时实神可以让针刺获得的正气周流全神,此外对于虚证患者,更需要“静以久留”,有时留针长达2小时。养神是指针刺调和气血后,还需注意生活调摄,如《素问·刺法论篇》所言“慎勿大怒,勿大醉歌乐”,“勿大悲伤”,以发挥针刺的远期效应。靳老治神的观念可概括为“生”一字总诀。“靳三针疗法”的核心精神体现在“三生万物”,他常说:三者生也,有生生不息之意。他强调医者要常怀生意,解除患者的病痛,给予患者生机。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