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湖南长沙针灸学习分享 / 正文

靳三针疗法组方规律

组方规律
(一)按照选穴思路分类
1.以局部取穴为主的三针体系,如“眼三针”“面肌针”等;2.以经络脏腑相关原理取穴的三针体系,如“胃三针”既有胃之募穴和局部取穴中脘穴,又有通阴维脉的内关穴,以及胃经合穴、胃下合穴足三里,既能调节脾胃脏腑功能,又能通调胃经、任脉、阴维脉等经络;3.结合现代医学生理病理基础补充的三针体系,如“颞三针”取穴对应颞叶的头皮表面投影区,在对侧肢体运动障碍时多用。
(二)按照临床功效分类
1.神智类
神识方面的异常,病位在心、脑、肾,与督脉、膀胱经循行关系最密切。该类穴位处方不仅有督脉、膀胱经局部取穴的“智三针”“四神针”“颞三针”“脑三针”(合称头四项),还包括以心经取穴为主的“手智针”,以肾经取穴为主的“足智针”。将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投影到头皮,我们发现“颞三针”对应颞叶、中央前回、中央后回的投影区,故对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智力改善有作用,同时也可以治疗对侧肢体瘫痪或感觉异常;“四神针”对应了顶叶的区域,可改善记忆力,广泛用于脑病的治疗;“智三针”对应额叶,是提高智力的重要组穴;“脑三针”则对应小脑的头皮投影区,对平衡功能障碍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2.五官类
此类穴组多在病灶局部,如“眼三针”均在眼周;“耳三针”包括耳廓前的听宫、听会和耳廓后的完骨;“鼻三针”则包括鼻梁上方的印堂和鼻翼附近的鼻通、迎香。该类穴组疗效明确,可疏通局部经络,较远端取穴有更快、更明确的功效。如“面瘫针”以面部足阳明胃经腧穴为主,是面瘫的常用主要穴组,根据面瘫时期和证型再适当选择远端配穴。又如治疗三叉神经痛常用的主穴“叉三针”,就包含对应三叉神经第一支的阳白、鱼腰穴,对应第二支的四白穴,以及对应第三支的大迎穴。
3.躯体类
“靳三针”注重特定穴的应用,四肢部位穴组多包含五输穴、原穴、郄穴,而躯干部位组穴常包括背俞穴,此外交会穴也多有应用。如临床常用于治疗上肢功能活动障碍的“手三针”就包括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曲池、原穴合谷,手少阳三焦经的络穴外关;而常用于治疗颈椎病的“背三针”则包括骨会大杼、背俞穴风门、肺俞;常用于治疗腰痛或活动障碍的“腰三针”也是由局部的背俞穴肾俞、大肠俞,和远端的足太阳膀胱经合穴委中组成。对于关节病变,除了上述取穴规律,“靳三针”的组穴还体现了围刺法的应用。如膝关节病变多用“膝三针”:血海、梁丘、内外膝眼,血海和梁丘均为郄穴,配合内外膝眼起到围针效果,加强行气活血通络之功效;踝关节病变常用“踝三针”:解溪、太溪、昆仑。
4.脏腑类
合募配穴是“靳三针”中治疗脏腑病组穴的常见组合,其理论基础是募穴为脏腑之气输注于胸腹部的地方,而“合治内府”也提示下合穴可治脏腑病。比如常用于治疗肠炎、痢疾、便秘等肠道疾病的“肠三针”,取大肠募穴天枢、小肠募穴关元,配合大肠下合穴上巨虚,对肠腑气机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交会穴在“靳三针”中的应用,为涉及多经多腑的疾病治疗提供了思路。比如常用于治疗泌尿系统疾病或术后排尿障碍的“尿三针”,取小肠募穴关元、膀胱募穴中极,配合肝、脾、肾经的交会穴——三阴交,共同调节下焦的水液代谢。
5.急救类
对于急性的神志异常,无论是脱证还是闭证,都源于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取穴多在督脉和任脉的交接处,如人中见于“闭三针”“脱三针”“老呆针”;或阴阳经交接之处,如“闭三针”用十宣。而百会一穴为醒神开窍要穴,针之可疏通督脉经气,灸之可升提阳气,是“脱三针”重要的穴位。
临床运用“靳三针”并不会拘泥于现有的穴位处方,关键在于辨证。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穴位处方进行加减或合用。此外,“靳三针”疗法要求施术者专意一神,其对治神和手法也有严格的要求。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