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三针疗法,是岭南针灸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治疗方案,以三针取穴为处方特色,是岭南针灸流派中独树一帜的旗帜。其中三针疗法有“一宝”用于治疗言语不利之类的病症疗效显著,今天就来了解一下这言语针法“舌三针”。 组穴: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针,(当廉泉穴),其左右各旁开1寸处为第二、三针。定位:舌Ⅰ针:即上廉泉,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喉结上方,舌骨体上缘凹陷处之上0.5寸。其左右各旁开1寸分别是舌三针的廉泉左、廉泉右,亦即舌Ⅱ针、舌Ⅲ针。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暴喑、流延、吞咽障碍等。图片源至:靳三针疗法流派临床经验全图解,人民卫生出版社,庄礼兴)目前舌三针常用于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大量临床实践表明舌三针对此类病症的治疗效果显著,另可配合电针、中药、推拿、康复训练等增强疗效,缩短疗程。中医论著《灵枢》曰: “咽喉者,水谷之道也; 咽喉者,气之所以上下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属于 “中风”、“喉痹”、“窍病”范畴,是邪气上犯滞于喉,外邪侵袭于咽,舌部经络不通所致,治疗需以利咽通窍为主。上廉泉穴位于咽喉处,为任脉与阴维脉交点,与舌体运动有重要联系。针刺上廉泉穴能够疏通经络,调节阴阳,宣气活血,利咽通窍。现代医学研究显示,上廉泉穴和其左右各0. 8寸处穴位受迷走神经、吞咽神经等支配,适宜的针刺可以兴奋周围运动神经,刺激舌咽部运动。有资料表明,舌三针能够将针刺产生的兴奋传入神经元,再到达大脑皮层或吞咽中枢而发出冲动,恢复延髓反射弧功能,进而调节吞咽功能。此外,舌三针还适用于治疗脑瘫流涎、迟发性运动障碍、失语症等的言语不利。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CP由于中枢运动神经系统的损伤,易导致吞咽功能障碍、口唇闭合不良和口腔感知觉的异常。25%~30%CP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流涎症状,不仅影响其语言功能的发育,同时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dyskinesia,TD)亦称迟发性多动症,多见于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主要表现为口、唇、舌等部位的不自主运动。临床上以舌三针为主要穴组治疗TD取得良好疗效。失语症在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优势侧大脑半球语言中枢的病变导致的语言表达或者理解障碍,表现为发音和构音正常但是不能言语,肢体运动功能正常但是不能书写,视力正常但不能阅读,听力正常但不能理解语言。舌三针着重近部取穴,位于咽喉部甲状软骨上方,“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又与心、脾、肾三条经络关系密切。重视局部神经肌肉的作用,舌三针定位于此就是通过刺激舌体根部的末梢神经反射性地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反复刺激改变反应阈值,增加神经纤维的激活数量,形成反射,从而对语言中枢受损变性的细胞进行调节,使周围未受损变性的大脑皮层功能进行弥补代偿,重建语言活动的神经通路,使患者言语功能得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