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指女性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囊肿、盆腔腹膜炎等。盆腔炎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盆腔炎常见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多,腹痛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若病情严重可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缺乏。慢性盆腔炎是由于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穴位定位【腰阳关】: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次髎】: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子宫】: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三阴交】: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阴陵泉】:小腿内侧,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艾灸方法1、腰阳关、次髎穴温和灸腰阳关位于督脉,具有补肾调经、散寒直通的功效;次髎位于足太阳膀胱经,具有理气、调经的功效。患者可自觉热感深透至腹腔或扩散至腰骶部或向下肢传导,灸至热敏灸感消失。2、关元、子宫穴温和灸关元、子宫位于下焦,合用具有温补元阳、调经止痛的功效。患者可自觉热感向深部穿透至腹腔,灸至热敏灸感消失。3、三阴交穴双点温和灸三阴交乃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具有调血补阴、祛瘀止痛的功效。部分患者的感传可直接到达腹部;如感传仍不能上至腹部者,再取一支点燃的艾条悬灸感传所达部位的近心端点,进行温和灸,依次接力使感传到达腹部,最后将两支艾条分别固定于三阴交和腹部进行温和灸,灸至热敏灸感消失。4、阴陵泉穴双点温和灸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具有健脾、化湿、调经的功效。部分患者的感传可直接到达腹部;如感传仍不能上至腹部者,再取一支点燃的艾条悬灸感传所达部位的近心端点,进行温和灸,依次接力使感传到达腹部,最后将两支艾条分别固定于阴陵泉和腹部进行温和灸,灸至热敏灸感消失。【感消量足,病痛消除】每次选取上述2组穴位,每天1次,每次每穴的施灸时间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10次为1个疗程,共3~5个疗程。特别叮嘱1、热敏灸具有改善循环、化湿通络的作用,治疗慢性盆腔炎有疗效较好的效果。月经前后和行经期应注意保暖,忌劳累。2、注意性生活卫生,做好经期、流产后、产褥期的卫生保健。盆腔炎是指妇女的内生殖器官包括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周围的结缔组织发生炎症病变,表现为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痛。【穴位选配】关元、中极、子宫、足三里、三阴交。中极,可调经止带,温阳利水。【掌灸方法】1、洗净手掌、搓热,在手掌心倒入适量(0.1毫升)掌灸,快速把手掌压在穴位上,直到穴位感觉灼热难忍时,再放开手掌即可。2、对于皮肤敏感者可掌灸量少时间短、多次做。3、经期不做掌灸。正常后再灸1-2个周期以巩固效果。【注意事项】1、注意经期、产褥期的卫生。2、不能任意冲洗阴道,冲洗阴道可能导致阴道正常菌群生态失衡,病原微生物上行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