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一个平凡却又神奇的东西。平凡的以至于貌似人人都认识她,却无人深深的懂她的内心,神奇的是古人总能启迪我们现代的思绪,而我们似乎面对高科技不以为然。 (化脓麦粒灸图,拍摄良剑)一、我的腿吓坏了众多朋友 王律师你这腿怎么了?怎么弄的,怎么这么不小心呢,这大夏天可要小心,不能沾水可不能发炎呀,快去医院看看吧! 今年夏天不少的好朋友见面看到我的双腿足三里穴位有这样的情况(见上图)都误以为我受伤了,首先感谢朋友们的关心,顿时倍感温暖,我这是自找的,是麦粒化脓灸,是利用古中医调理身体一种原始绿色的方法,这种方法相当于组身体持续打了30-40天的绿色免疫疫苗,而且这种所谓的伤口与西医的创伤或烧伤完全不同:1) 这种艾灸后的伤口不庝;2)这种艾灸伤口不会感染;3)这种伤口可以正常的接触水,平时洗澡时可以完全不用避开;4)这处伤口还能提前诊断癌症;相关连接{Z42}为什么足三里穴麦粒灸能提前发现癌症?5)这种伤口最重要的可以排出体内五脏器官的毒素。 麦粒灸也叫直接灸、艾炷灸、着肤灸,是中国传统灸法的代表。明清以前的古典文献中所记载的“艾灸”大多数指的是直接灸。操作方法是将艾绒攒作麦粒大小,放在穴位上直接点燃。其实我用的就是足三里麦粒化脓灸,经过40多天,两处的足三里灸灸疤痕终于快好了,这一个多月排出的毒素可真不少。我的妈妈、夫人与我,我们三人同一天都进行了麦粒灸,但发的真的不一样,妈妈脓发的最快,好的也最快,基本上没有脓出多少,夫人的好的快出的脓比我少,她是右腿先发,而我则是左腿先发,我自以为身体最好但我出的脓最多,平时大家都认为我比妈妈与夫人身体好,但内脏上我还不及她们二人,这都归功于她们2人坚持平常灸2年的效果。 二、为什么要对足三里麦粒灸呢?腿上的足三里,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出了句俗语:“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此穴以著名的强壮作用而闻名!其实不然,古时候哪儿有现在这么多好吃的,这么容易吃上,老百姓经常吃一些难以消化的粗糙食物,而按揉足三里,可以促进胃肠道的消化酶分泌,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加消化吸收的功能,故得到了“功如老母鸡”的美誉。中国还有句俗语:“要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意思是足三里除了按揉外,艾灸更是民间常用保健方法。鸡汤不得慢慢煲,就像“灸”字是由“久”和“火”两个字组成的,要用火长时间慢慢“灸”一样,经常慢慢灸着足三里,有助于后天之本的脾胃功能的健运,人也就健康起来。足三里的理解,在六腑下合穴中,大小肠下合于胃经上下巨虚,胃下合于足三里,而足三里又是胃经合穴,属性属土,也是胃经本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为后天之本。坤为地母,厚德载物。或“土爰稼穑”,土能承载化生万物,所以古人重视脾胃,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之说。足三里灸不但可以保健,也可以治疗很多疑难杂症以及慢性病。三、那什么是化胀灸?在灸法当中,有一种使穴位局部皮肤化脓起泡、破溃形成瘢痕的瘢痕灸,此方法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欲令灸发者,灸履熨之,三日即发”,后在晋唐时期最为盛行。当时的医家认为,化脓灸与疾病的疗效直接相关,遂普遍追求化脓瘢痕,而足三里即是流传最多,使用最广的瘢痕灸的穴位。四、足三里多用瘢痕灸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真的会对身体强壮补益的作用吗?足三里在人体结构中是在胫骨前肌起点肌腱处,胫骨前肌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的收缩可以使足背背屈,人每走一步,都用到胫骨前肌,而行走又是人体最为重要的功能,所以说“治痿独取阳明”,足三里就是足阳明经的合穴啊!而艾灸足三里化脓起疱,出现灸疮时,每走一步,胫骨前肌肌腱收缩一次,都会刺激到足三里,持久调节胃肠功能,这如同针刺时的埋针法留针,有的可留24小时之多,而瘢痕灸足三里,可以连续几周都有刺激穴位的作用,可谓简便而持久的刺激之法,不得不佩服古人想法招术之妙。当然,现代研究还说明了,化脓起泡对身体免疫功能亦是一种预应激,一种良性调动。 五、足三里麦粒灸作用麦粒灸通过炎症反应激发出患者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麦粒灸而且与其他灸法相比,麦粒灸也具有它独特的优势:①痛苦小;②损伤极小;③烟雾极小;④相对悬灸等的温和灸而言作用更持久;⑤传感明显,疗效直接(有针刺般的深层灸感和寻经传导)。龚启华等研究认为:化脓灸引起穴位处出现水疱、化脓、结痂,在这一炎症过程中,它在机体上开启了一扇有限的窗口与外界交流,从而使流行的病原体进入该处,而与大量的被激活了的防御细胞,尤其是与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接触,再通过这些细胞之间相互信息传递,如巨噬细胞吞食了外界来的病原体后,再将病原体上所取得的信息传递给T辅助淋巴细胞(TH),由它再把有关信息传递给T和B淋巴细胞,而形成对该病原体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中国针灸》)。(转自网络) 六、重磅:我的足三里麦粒灸全程实录图时间:2024年7月31日上午灸量:每穴5状,双穴穴位:足三里操作老师:多杰老师物料的准备:黄金艾灸一些(5年以上)搓成大米粒大小10状、线香一段、大蒜切片状2片,小镊子。施灸的过程:为防止施灸的过程中腿抖动,一般将灸腿放在操作者双腿上,双法进行保护按住。1、 先左腿,先在寻找足三里穴,并通过按压确认位置(有酸胀的感觉),用大蒜片进行擦拭足三里穴进行消毒。2、 灸第一状,稍小一点,将第一状放在左腿足三里位置,用线香点燃,第一状会有些疼,当快燃烧完时,而且非常的疼时,取出第一状扔掉。3、 接第二状第三状第四状,此后的三状基本不会疼。4、 第五状,也是最大的状,在燃烧的过程中不断用口吹气让艾绒燃烧更旺些,这一旺也会疼,快燃烧完用大蒜片将火头有艾灰按压到足三里,5-10秒中松开即可。5、 然后对右腿足三里依上次方法进行。灸后的感觉:第1-3天基本没有感觉,第4天可以在灸的四周起泡,稍后有些疼,左腿先起泡,右腿要晚好几天才。后面发现四周变成粉红色,开始出脓,中间表皮伽掉过一次,有些疼。最后若带点血色表示基本上排完了。我们来看全程实录缩略图:让我们来看局布放大图:(以下图可能会引起不适,请有心理准备)上图灸后第一天上图灸后第二天上图灸后第三天下两图灸后去疤后的图,也是灸后第45天。七、麦粒化脓灸的FAQ(以下内容摘自网络)1、怎么察疤观色?曾经听人说,从艾灸疤痕颜色的深浅可以了解身体的状况。如果(灸)疤痕的颜色变深,而且发痛发痒,就是元气开始虚弱、寒邪势力开始抬头的征兆。如果(灸)疤痕的的颜色变浅,就是元气充足,身体健康的表现。2、热症不宜灸?热症不宜灸的说法是不对的,不问虚实寒热,都可以使用灸法,只是施灸的穴位和方法有所区别罢了。明·李梴《医学入门》说:“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3、灸疮流脓是发炎感染了吗?传统中医的“灸疮流脓”与西医的“感染发炎”是两回事,“感染发炎”必须做伤口消毒处理,否则会有生命危险;而“灸疮流脓”只需贴块纱布吸脓即可,以免弄脏内衣,而且,可以下水游泳或泡澡,生活起居都不妨碍,因为所灸的都是强壮穴,灸后局部气血充盛,免疫力极强,所以,绝不会转变为西医的“感染发炎”。4、艾灸关元,脚出汗,脚尖冒凉气,这是为啥在灸关元的时候,会有热流从“气街”通向腿部,脚上会出汗,脚尖会向外出凉气,这就是阴邪下行外出的表现(这就是治疗风湿、类风湿的原理),用不着灸足三里。只是重灸后,穴位上有强烈的烧灼感,这是热气一时没有散开,睡一夜,烧灼感和“过火”的症状就会全部消失。第二天继续重灸,症状可能又会出现,再睡一夜,又会消失,几天后就不会再出现,就证明在体内造成这种现象的邪气已经被祛除了。如果太阳穴疼痛,是阳气开始生发、寒邪将要祛除的表现,一般睡一觉就能消除。至于其他症状会出现几天,就要看病邪深浅的程度。5、为啥灸疮愈合慢,疤痕大?这是因为你的灸量不够。如果一次能灸足壮数(以灸至不痛、腹中发热为止),半月之内,伤口就可以封口,而且,疤痕很小。如果壮数不足,不但化脓时间很长,而且,疤痕也会很大。6、灸治癌症,癌瘤会变大或变小,怎么看?对于癌症患者施以重灸,在治疗期间,癌瘤可能会由小变大,这是由死寂变为活力的表现,属于“由阴变阳”,必可治愈;倘若由大变小,属于“由阳变阴”,必死无疑。7、施灸后出许多汗,有大渴的现象,这正常吗?在施灸期间,可能会出许多汗,并随之有几天大渴的现象,但必然不爱喝冷饮,也不会有虚脱的感觉,这是一种脏腑的功能得以恢复,人体通过补充水分来从前积累的“垃圾”的新陈代谢过程,是很正常的现象。同时,会出现尿频的症状,这并不是肾脏或前列腺疾病,而是由于尿液中的垃圾过多,废物的浓度过高,迫使膀胱尽快将其排出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9、冬病夏治有什么依据?冬病夏治,这是中医治疗的一种特色。夏至一阴初生,却是阳气极盛的时候,所以,在夏至施以重灸时会比冬至时疼痛得多,但疗效会比冬至施灸要好,因为极盛的阳气加上艾草的火力,对于阴邪来说,就等于杀鸡用牛刀。所以说,治疗宜在夏至左右,补养应在冬至前后(即所谓“冬至进补”)。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较为严重的患者来说,什么时候发现,就在什么时候治疗,以不延误病情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