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灸针与灸作为民间疗法,在韩国艰难地维持着其命脉。自从1972年美国总统访问中国,知道用针能够进行麻醉后,很多人知道了针灸是伟大的医学。自从那时起,针灸成了全球医学界关注的对象,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针灸的具体研讨活动如今正活跃地进行着。而在韩国,针刺疗法不被重视,灸疗就更被人们忽视甚至忘却了。但是,灸疗也是很重要的医疗技术,所以经常和针刺疗法一起被称为“针灸”。对艾灸小有了解的人,知道艾炷是用艾草做成的,所以错误地认为是艾草的药效进到体内而起到了治疗作用。于是,这些人认为把艾炷做得越大,艾灸做得越频繁,就越有利于健康。但是实际上,做过灸疗的人都知道,灸是瞬间的热感,持续做十多天就会非常地喜欢。金老把他们称为“懂得灸味的人”。灸的科学原理是:将从艾草制取的纤维放在皮肤上燃烧,通过大约60℃的温度给予轻微的烧伤来刺激人体,人体内部生成特殊异种蛋白体组织霉素(Histotoxin),组织霉素的化学作用会让全身产生抵抗疾病的能力,并维持身体的平衡。当然,对于针与灸的作用原理,目前人类尚未能充分地解释,成了一门神秘的学问,但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研究出其原理。虽然一直有人讥讽针灸是非科学的、没有根据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灸疗法与针刺疗法一直存在于数千年的岁月里,减少人类的痛苦,维持人类的健康。灸的历史在医学不发达的原始时代,治病依存于本能和经验。所以,人们生了病就会抚摸、按压、揉捏疼痛部位来缓解症状。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通过这样的经验,发明了多种多样的治疗方法。手法也变得复杂,并且不只依赖于手,还学会了使用特殊的器具,如火、膏药等辅助道具,这样的经验和知识发展成了今天的医学体系。针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文明的黎明期,具有悠久的历史。针灸学在这么长的岁月里,经过了无数弯路才有了今天的发展。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如今依然权威显赫的《黄帝内经》中提到了“针灸”。《素问·异法方宜论》提到:砭石者,亦从东方来;毒药者,亦从西方来;灸焫者,亦从北方来;九针者,亦从南方来;导引按[图片]者,亦从中央出。古代印度文献也有记载,传说与释迦牟尼同时代(前500年左右)的名医耆婆出生的时候,一手拿着针,另一手拿着艾条。佛典中也多处提到了“针灸”,现在的佛教中有“燃臂”一词,很多人每年会在相当于手三里的部位施灸。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高句丽平原王三年(561年),中国的吴国人知聪带着包含有关针灸内容的医书164册到了高句丽,经由此地后归顺到了日本。科学医疗行为发展之前,针灸担当了治疗疾病的重要角色。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针灸走了停滞之路。在韩国,现在盲人只有得到文教部的认可才能够学习针灸,但这也不过是没有许可证的赤脚针灸师。可幸的是,他们把针灸当成维持生计的手段,作为民间疗法,没有丢掉其根基而勉强维持着。但是,20世纪以后,以中国和日本为中心的关于针灸的积极研究和其成果令人刮目相看,甚至达到了现代医学无法达到的高度。包括日本在内的很多发达国家,普通人对针灸的关心达到了高潮,但在韩国尚未被充分理解,反而受到现代医学的排斥,着实让人感到遗憾。数千年来,针灸学一直艰苦地延续着它的命脉。近年来,世界各国开始积极地对其进行研究,由此看来,针灸的功效是可以肯定的。灸的一般效能灸的价值在于所谓的转调疗法,即把艾草直接放在皮肤上燃烧,使皮肤轻微烧伤,从而使人体产生特殊异种蛋白体组织霉素(Histotoxin),它的化学刺激作用于人体各组织,调整或者恢复人体的各种机能。为了解开“灸为何会有效果”的疑问,很多医学家和临床家们已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但至今尚没有确切的结论。根据目前的临床研究结果,可把灸的效能概括整理如下:第一,用灸弄出烧伤伤疤,产生生理反应。虽说是烧伤伤疤,但根据其强度、量、时间等的不同,会有多种效果,且判定其效果也是非常难的问题。而且人体有过敏带(意大利的头带氏发现),目前研究已经确定,刺激过敏带会带来更大的效果,内脏活动也会变得顺畅,激素也会有所变化。第二,灸可给予皮肤轻微的烧伤,从而使细胞分泌出的特殊蛋白体被血液所吸收而循环于全身,更加强烈地作用于有病的部位,加快各种疾病的恢复。第三,灸利用从艾草制取出的纤维给予皮肤轻微的烧伤。胃溃疡、心脏病、高血压、神经痛等疾病,多因疲劳和压力引发,这是阴阳平衡被破坏所致。根据最近的研究结果发现,灸对于这种因疲劳和压力所致的疾病非常有效。以上概括了灸的效能,下面分十二个方面具体说明。一、活跃细胞运动组成人体最小的单位是细胞。细胞虽小,但各自都具有生命、会运动。组成我们身体各部分的皮肤、肌肉、骨骼、神经、血管等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人体疲劳或者有了疾病时,这些细胞的活动就会变得迟钝。例如,外伤、脑出血、胃溃疡、癌等疾病说明细胞发生了变化,即细胞被破坏或者发生了变形。对我们的身体进行灸疗,施灸部位的组织细胞会被破坏,但停止灸疗后会恢复原状。而且施灸部位的烧伤处产生的蛋白体会被人体吸收以活跃生理活动,不仅能够预防疾病,对于治疗疾病也很有帮助。二、促进血液循环血液以心脏为中心而循环全身,将通过肺吸进来的氧气和胃肠吸收的营养输送到全身各组织,提供身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把不需要的物质和二氧化碳运送到排泄器官。所以,如果血液循环不顺畅,身体的某些部位就会产生故障,灸对这样的血液循环有确切的影响。灸的部位会充血,血液会聚集。对于某些血液过多的部位,可以把灸的部位定在远处,诱导血液循环。对于心脏的跳动,灸也有促进作用。灸可提高心肌(构成心脏的肌肉)的收缩力,使血液更加有力地泵出心脏,还能起到扩张末梢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而可以缓解由于血液循环不好而致的手脚冰凉、不能安然入睡、头部发蒙、心情不好、脑缺血而致的头昏眼花、长时间站立工作而致的下肢浮肿等不适。根据症状选择适当的部位进行灸疗,血液循环则会变得顺畅,可加快症状的消失。此外,灸还能促进淋巴的流动。颈部、腋下、腹股沟处的淋巴结能防御身体的有害物质并有解毒作用,在此部位进行灸疗,有毒物质能够更好地到达淋巴结,可加快排毒。如上所述,灸可加强心脏的动力,改善血液与淋巴流动,调节全身循环,因此对于循环障碍所致的各种疾病有良好的疗效。三、对血液成分的影响血液是流动在血管里的液体,但显微镜观察发现,称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血球会浮在称为血浆的液体上面。血浆里含有各种营养素、激素、免疫物质。灸对血液成分的影响的相关实验研究是灸研究中最多的。现从家兔、豚鼠或者人体灸疗前后血液成分变化的研究中,整理出以下内容。1.增加红细胞研究发现,连续做几个月的灸疗后,红细胞明显增多。红细胞是红色的圆形细胞,其中含有搬运氧和二氧化碳的血红蛋白(血液中带有红色的物质)。成年男性的红细胞数量是500万个左右,成年女性为400万个左右。红细胞的增加,说明其搬运氧到各组织的能力有所增加。搬运的氧越多,其组织的活动能力越强,越能增进健康,抵御疾病的能力也会增强。由于灸疗可以增加红细胞数量,所以对于贫血或者血少的人来说,灸是很好的疗法。2.增加白细胞白细胞与红细胞一样,都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其模样和性质具有多样性。多项实验证明,灸疗能增加白细胞数量。白细胞具有吞噬作用,其与侵入我们身体的细菌抗争并将它们杀死。尤其是身体发生炎症的部位,首先聚集的就是白细胞,此时白细胞的总数会增加。因为灸具有增加白细胞的作用,所以对炎症的治疗有帮助。灸对脓疮有疗效,对扁桃体炎、结膜炎、其他轻微炎症也有治疗效果。原田博士以家兔为实验对象,观察了灸疗前后白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灸15分钟后白细胞数量有所增加,灸1~2小时后白细胞数增到了平时的2倍,灸4~5小时后白细胞数反而减少,灸8~12小时后白细胞数再次增加,到达平时的2.5倍,白细胞的这种增加现象持续了4~5日。对人体的试验也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结果。3.止血作用血液遇到空气就会变硬,这种现象叫凝血。从灸能加快血液凝固速度的实验来看,说明灸有止血作用。4.免疫作用所谓免疫是指人类预防患某种疾病的生理功能。人类出生之前,可从母体接收有免疫物质的血液,但还是不够,所以需要后天接受预防接种。现在发现,灸可增加免疫性物质的数量,从而对预防疾病和增强抵抗力也有作用。5.防治血液酸性化血液若不是中性或者弱碱性,便不能正常发挥功能。如果血液酸性化,会危及大脑,神经系统和骨组织均会受到恶劣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血液酸性化一般倾向于肉食者,灸对这种血液酸性化具有防治作用,进而有助于改善体质。四、调节激素的分泌激素产生于内分泌器官,是调节身体功能的重要分泌物。位于大脑下部的垂体分泌的激素,不但与人体生长有关,且促进分泌乳汁、调节血压、调节小便、收缩子宫。甲状腺分泌促进新陈代谢的激素,甲状旁腺上皮小体分泌促进钙代谢的激素,胰腺的胰岛分泌调节糖代谢的激素,肾上腺分泌参与水分、盐分、糖代谢而增强身体抵抗力的激素,睾丸和卵巢各自分泌男性和女性特有的激素。激素的分泌量正常对身体没有影响,能够正常发挥功能,但分泌量一旦增多或者减少,就会发生很多疾病。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的糖尿病就是因为胰腺的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减少所致。对于这种激素的分泌,灸可起到什么作用呢?动物实验证明,其影响非常显著。灸对肾上腺激素分泌的影响尤其显著。在兔子或豚鼠的肾上腺附近施灸,结果发现其抵抗力有所增强。有些医学家对人体进行施灸,观察到尿中的肾上腺素量有所增加。临床专家还发现,对糖尿病患者的腰部进行施灸,有显著的疗效。灸对激素分泌有调节作用,故对促进健康和增强抵抗力有效。五、调节神经功能上述的激素分泌与神经有密切的联系,而神经在另一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神经具有的反射作用,令人体发生与意识无关的运动,收缩或扩张血管,调节内脏功能。例如,人被烫到了会瞬间把手拿开,受到强光的刺激瞳孔会缩小,到了暗处瞳孔会散大,这些都是反射作用的体现。神经还会牵动肌肉进行身体运动,而灸对神经系统也能带来很大的影响。身体最外侧皮肤下面的肌肉有很多对神经作用敏感的部位,这样的部位叫反射带或者反射点,找到这种反射点进行灸疗,能够更好地调节内脏、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尤其是自律神经系统。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失去平衡的情况,称为自律神经失调症,灸对此症有疗效。常听说胃或肠道发生疾病时,灸背部、腰部或手脚后病情会有好转,这是因为通过神经在背部、腰部或手脚出现了反应点,艾灸这些反应点可将内脏的功能恢复到原状态。现代医学把这种反射恢复解释为皮肤、肌肉、脊椎、内脏相结合的神经连接,而针灸学称其为“经络”。例如,灸对神经痛、神经麻痹也有疗效,故神经痛时选好经穴施灸效果良好,因神经麻痹而致运动困难的时候,施灸也能见到很好的疗效。六、消除肌肉疲劳肌肉如果没有了营养和氧气的供给,就不能顺畅地运动,随之出现工作效率低下,这正是因为肌肉疲劳了。为了防止肌肉疲劳,首先要注意休息,而为了更好地促进血液循环,去除肌肉内的疲劳物质是非常必要的。正如前面所说,灸具有让血液循环旺盛的作用,所以灸不但可以预防肌肉疲劳,对于消除疲劳效果也很显著。疲劳物质是乳酸分解的糖原质,实验证明,灸对产生这种疲劳物质的乳酸有吸收作用。以前人们出远门前会灸足三里穴,由此看来古人也知道灸的抗疲劳效果,这种习惯与现代理论也是吻合的。灸不仅对消除肌肉疲劳有效,还能缓解肌肉紧张和消除肌肉疼痛。七、调整内脏功能如前面所说,内脏功能低下时通过神经会出现反应,如内脏有炎症、溃疡或者痉挛时,背、腰或手脚的肌肉会出现紧张,甚至出现牙痛的反应。此时施灸,根据转调作用可产生恢复之力。此外,灸对支气管哮喘、慢性胃炎、神经性胃痛、便秘、泄泻、食欲不振、慢性肝炎、生殖器疾病等也有疗效。八、镇痛作用针灸显著的作用之一是具有独特的镇痛作用。根据疼痛的轻重、性质、原因的不同,针灸镇痛的效果也不同。针灸镇痛也有无效的,即使有效也会有很快失效的情况出现。但是,对于那些用药物或者其他方法都不能止痛的症状,很多情况下选用针灸治疗都比较有效,而且对钝痛、压痛、不舒服感也有效果显著的时候。日本著名的针灸师代添文志研究“十年间实际患者的种类”并发表了论文,对16147名患者进行分类的结果是:坐骨神经痛9%、腰痛8%、颈背痛6%、肩胛关节痛5%、上腕神经痛4%、风湿疾病13%、胃肠疾病13%。研究发现,伴随类似神节痛5%、上腕神经痛4%、风湿疾病13%、胃肠疾病13%。研究发现,伴随类似神经痛、风湿的疾病占全部疾病的一半,针灸对这些疾病导致的疼痛有效,这一事实在日本广为人知。身体疼痛部位的自律神经比其他部位更易紧张,针灸的镇痛效果可以通过缓解这些部位的紧张来实现。针灸可以放松局部肌肉和血管的紧张,促进血液循环,除去疲劳物质或者诱发疼痛的物质。此外,还可以把敏锐或迟钝的感觉恢复到正常,保持其离子的分布或电阻的均衡。身体的活动主要依据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或者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来自动实现均衡。部分或全部神经系统的不均衡可导致疾病的发生。针灸治疗疾病的原理是:从外部刺激身体,使身体的自动调节作用顺畅。疾病有器质性变化和功能性变化两种情况,其中,功能性变化容易受到外部刺激的影响,这就是针灸刺激疗法的治疗原理。九、转调作用很多经常坚持做灸疗的人都说,身体状态全面好转了,变年轻了,或者不容易感冒了,大便排泄变好了,或者性欲增强了。有的女性患子宫炎症数年,一天需要换几次内裤,长时间站立时小腹有下坠感,用药物治疗后可维持几天,但很快复发,甚至需要做病理组织检查,这些人当中常有人说,坚持做灸疗后腰部变暖了,上述症状完全消失,家庭生活变得愉快。世上有治病的药,但却没有改变体质的药物,而灸通过转调作用(改变身体状态的作用),对重建体质有显著的效果。现代医学以病因疗法、外科疗法、化学疗法、抗生物质的病原体治疗(消灭体内细菌的治疗)为主,认为针灸疗法是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韩国尤甚),但实际上,患者通过针灸治疗后疗效显著,针灸爱好者人数日益增加,这是绝对不能忽视的现象。针灸的转调作用对人体的影响如下:1.增减体重长时间坚持做灸疗,经常能看到胖人变瘦、瘦人变胖的现象。2.情感调节因为抑郁症、神经错乱等备受折磨的人,长期做灸疗可使性格变得文静,逐渐恢复正常;因为平时话少而被当做傻瓜的人,长期做灸疗可令人变得活泼,这些例子也不少见。3.改善睡眠习惯在头部的特殊位置扎针可令人睡得很香,即使只施灸也能改善自律神经失调的情况。通过灸疗治愈失眠的情况也很多。4.改善虚弱体质感冒、腹泻、风疹、皮肤病、哮喘等的发病原因,通常是体质问题,而灸能改善容易患上这种疾病的体质。5.改善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月经困难、月经过多或过少,可以通过做灸疗而使身体恢复正常。有用针刺实现人工流产或避孕成功的例子,也有很多患不孕症的妇女经灸疗后受孕的例子。有报告称,针灸治疗对男性早泄、性冷淡、性无能有疗效。6.改善排便习惯顽固的便秘或腹泻经针灸治疗后痊愈的例子数不胜数,前面多处提到针灸的显著作用之一是可以改善易患这种疾病的体质。十、消除麻痹对于脑出血而致半身不遂的患者,持续针灸治疗可使病情很快恢复。对于5个月来毫无恢复迹象的麻痹症状,针灸治疗后身体开始恢复。针灸治疗改善语言障碍的案例也很多。对于原因不明的面部神经麻痹,针刺的效果非常好,大约治疗3周就能达到面部表情不难看的程度。十一、去除茧、鸡眼茧、鸡眼因皮肤角质发生变化,组织石化变硬所致。灸对此也有效果,其操作方法是:每次把鸡眼大小的艾草团成硬艾炷点燃,此艾炷烧尽之前换下一个艾炷。刚开始时灸至感到烫为止,之后灸到没有热感。大概灸3壮,多的时候灸5~7壮,这样很快就会结痂,结痂掉了之后,茧、鸡眼就会完全消失。过一个月后,如果根部没有消失,则再按原方法操作一次。十二、保健作用艾灸为中医药的传统疗法之一,具有通络止痛、温经散寒、益气升陷、回阳救逆、平衡阴阳、调整脏腑、扶正祛邪、防病保健的作用。灸的作用机制关于灸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没有一种学说能完全阐释,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①局部刺激作用:通过艾火的刺激,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②调节免疫功能: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从而激活和加强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③经络调节作用:艾灸的温热刺激作用于经络腧穴,以刺激自控调节系统,产生局部与整体的调节作用。④应激反应作用:艾灸的刺激可令人体产生一种冲动,从而激发机体产生一种反馈性的急性调节。⑤艾叶的药理作用:艾叶在燃烧时产生芳香气味,通过呼吸系统作用于机体,可以调节阴阳与脏腑的功能。⑥综合作用:艾灸通过多系统、多途径发挥作用,各种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发挥防病治病的作用。灸的操作方法艾灸具有操作简便、取材低廉的优点,只要有艾绒,在家里就可以轻松自疗或互疗,经济实惠,省时省事,且疗效显著,是万人所需的一种防病治病方法。灸的种类灸的种类有很多,主要分为两大类,即留有痕迹的灸和不留痕迹的灸。留有痕迹的灸是指把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进行施灸的方法,故叫“瘢痕灸”;不留痕迹的灸叫“无瘢痕灸”,可以看成是从瘢痕灸演变而来的灸法。一般说的灸指的就是瘢痕灸,本书主要介绍瘢痕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