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艾灸培训资料 / 正文

经络系统知识试题

一、A11、下列各项中,被称为“一源三歧”的是A、带脉、督脉、带脉B、任脉、督脉、冲脉C、任脉、冲脉、带脉D、任脉、督脉、阴脉E、任脉、督脉、阴维脉[s][p]【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歧”。【该题针对“奇经八脉”知识点进行考核】[/p]2、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A、鼻旁B、目外眦C、目内眦D、无名指端E、足小趾端[s][p]【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手足少阳经皆通于目外眦。【该题针对“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走向交接规律及气血流注”知识点进行考核】[/p]3、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A、头面部B、肘膝部C、胸中D、心中E、手足末端[s][p]【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该题针对“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走向交接规律及气血流注”知识点进行考核】[/p]4、同名的阳经与阳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A、胸中B、腹中C、心中D、头面部E、肘膝部5、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A、心中B、胸中C、腹中D、头面部E、手足末端6、以下哪组经脉不属于表里关系A、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B、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C、手少阴心经、手少阳三焦经D、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E、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7、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上肢体部的分布规律是A、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B、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C、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D、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E、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8、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的分布规律是A、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B、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C、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D、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E、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9、手足三阴经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上的分布规律是A、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B、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C、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D、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E、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10、足三阳经在下肢的分布规律是A、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B、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C、少阳在前,太阳在中,阳明在后D、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E、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11、分别属于六脏,分布于上肢内侧和胸腹。具有此分布规律特点的是A、奇经八脉B、手三阴经C、手三阳经D、足三阴经E、足三阳经12、下列各项中,论述错误的是A、任脉别络散布于腹部B、督脉别络散布于头部C、脾之大络散布于全身D、大肠经之络脉走向肺经E、心经络脉走向小肠经13、十五络脉指十二经脉之别络,以及A、带脉之络、冲脉之络、脾之大络B、带脉之络、冲脉之络、胃之大络C、任脉络、督脉络、脾之大络D、任脉络、督脉络、胃之大络E、任脉络、督脉络、冲脉之络14、十二经脉的别络从本经分出的部位是A、腕踝关节以下B、肘膝关节以下C、肘膝关节以上D、肩关节、髀枢周围E、四肢末端的指、趾部15、被称为“阳脉之海”的是A、带脉B、督脉C、冲脉D、阳维脉E、阳脉16、被称为“阴脉之海”的是A、任脉B、冲脉C、带脉D、阴脉E、阴维脉17、被称为“十二经之海”的是A、任脉B、冲脉C、督脉D、带脉E、阴维脉18、对奇经八脉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阳维脉总督六阳B、阳跷脉调节肢体运动C、冲脉涵蓄十二经气血D、任脉总任六阴经E、跷脉司眼睑开合19、足三阳经的循行规律是A、从胸走手B、从足走头C、从头走足D、从足走胸E、从胸走足20、下列各项中,对经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其循行均起始于四肢末端B、行于体表,不入内脏C、有刚筋、柔筋之分D、手三阴经筋起于贲E、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21、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是A、十二经脉B、十二经别C、十二经筋D、十二络脉E、奇经八脉22、下列各项中,对十二皮部描述不正确的是A、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B、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C、其分部是以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范围而划分D、有保卫机体、抗御外邪和反映病证的作用E、加强了十二经脉的内外联系23、经络系统中,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是A、阴阳跷脉B、阴阳维脉C、十二经别D、十二经筋E、奇经八脉24、关于十二经别的作用,描述不正确的是A、加强了十二经脉的内外联系B、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调节作用C、加强了经脉所属络的脏腑在体腔深部的联系D、补充了十二经脉在体内外循行的不足E、扩大了经穴的主治范围25、十二经别的循行分布特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是A、出、入、离、合B、入、离、出、合C、离、合、出、入D、离、入、出、合E、出、离、入、合26、下列哪组经脉没有按照气血循行流注顺序排列A、胆经、肝经、肺经B、心经、小肠经、肾经C、大肠经、胃经、脾经D、肾经、心包经、三焦经E、三焦经、胆经、肝经27、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A、心中B、肺中C、胸中D、手小指端E、足大趾内端28、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A、足大趾内端B、足大趾外端C、足二趾内端D、足二趾外端E、足三趾内端二、B1、A.从鸠尾分出散布于背部B.从鸠尾分出散布于腹部C.从鸠尾分出散布于胸部D.从长强分出散布于头部E.从长强分出散布于腹部<1> 、任脉别络的分布是A B C D E<2> 、督脉别络的分布是A B C D E2、A.手少阳三焦经B.十二经筋C.十二皮部D.十五络脉E.阴维脉<1> 、属于奇经的是A B C D E<2> 、属于正经的是A B C D E3、A.调节全身阴经经气B.涵蓄十二经气血C.调节六阴经经气D.调节肢体运动E.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1> 、带脉的功能是A B C D E<2> 、冲脉的功能是A B C D E4、A.任脉B.冲脉C.带脉D.阴脉E.阴维脉<1> 、具有维系六阴经作用的是A B C D E<2> 、具有调节全身阴经经气作用的是A B C D E5、A.手小指端B.无名指端C.足小趾端D.足大趾内端E.足大趾外端<1> 、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的交接部位是A B C D E<2> 、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的交接部位是A B C D E6、A.从胸走手B.从手走胸C.从手走头D.从头走足E.从胸腹走足<1> 、足三阳经的循行走向规律是A B C D E<2> 、手三阴的循行走向规律是A B C D E7、A.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B.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C.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D.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E.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1> 、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的分布规律是A B C D E<2> 、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上肢体部的分布规律是A B C D E8、A.头面部B.胸中C.心中D.腹中E.手足末端<1> 、同名的阳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A B C D E<2> 、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是A B C D E9、A.角(头)B.烦(面)C.贲(胸)D.阴器(腹)E.背、臀<1> 、手三阴经筋结于A B C D E<2> 、手三阳经筋结于A B C D E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