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一方一针解《伤寒》音频课介绍

初学经方

抓不住方证

用老师四十年的临床经验

来帮你

常读《伤寒》却不善针灸

来听音频

教你怎样针药同效

 一方一针解《伤寒》音频订阅频道

▍ 适用人群

初学伤寒的,需提纲挈领者;

开始用经方,想一击中的者;

经常用经方,要拓展思路者;

针药未兼修,欲补齐短板者;

纯粹爱好的,增中医修为者。

▍ 内容大纲

[s][p]

一 经方特质

1 总论与分论

2 疾病总论观点指导下的针灸学

3 方证相对应

4 中医与默会知识

5 随证治之

6 瞑眩现象

二 诊察要点

1 腹诊的重要性

2 防风通圣散腹证

3 一个容易忽视的腹证——剑突肿大

4 《伤寒论》的脉学

5 主诉与方证的主症

三 临证知识

1 民间单方与经方

2 孩子发烧 夫妻打架

3 中医的内外合治

4 汪阿姨的故事

5 夏成锡的故事

6 艾条熏灸的神奇疗效

7 个体病理学

四 药方(针药合治)

1 群方之魁——桂枝汤

2 麻黄汤的故事

3 可无发热的葛根汤

4 大小青龙汤

5 神奇的桃仁承气汤

6 解构大承气汤

7 茵陈蒿汤与黄疸

8 小柴胡汤的构成

9 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证的异同

10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治疗目标

11 为什么白虎汤能够治疗痹病

12 把握麻杏石甘汤证的关键

13 苓桂枣甘汤的药基证

14 苓桂术甘汤证与苓桂枣甘汤证的鉴别要点?

15 半夏泻心汤是怎么形成的

16 甘草泻心汤证的奥秘

17 黄芩汤在方剂组构上的重要地位

18 四两拨千金的栀子豉汤

19 甘草干姜汤是三阴病要方的母方

20 处于意料之外的干姜附子汤证

21 并不罕见的四逆汤证

22 通脉四逆汤命名的奥秘

23 不可忘记的木防己汤证

24 为什么说真武汤是三阴病的葛根汤

25 附子汤与芍药甘草附子汤

26 桂枝加附子汤是三阴病的药方吗?

27 桂枝加芍药汤证与桂枝汤证的区别点

28 小建中汤的治疗范围

29 为什么芍药甘草汤又名为“去杖汤”?

30 从吴茱萸汤看“不类经而类方”的合理性

31 黄连阿胶汤的命名

32 如何抓猪苓汤证的主症?

33 如何鉴别五苓散证与猪苓汤证?

34 桂枝人参汤证的临床表现

35 在人参汤与理中丸的命名中所发现的秘密

36 苓姜术甘汤与甘草干姜汤的内在联系

37 半夏厚朴汤的应用范围

38 比较麻黄附子细辛汤与麻黄附子甘草汤,谁说母方?

39 当归芍药散的治疗目标

40 从炙甘草汤到加减复脉汤的演变

41 柴胡桂枝汤证中的腹证——心下支结

42 分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中的“胸满烦惊”

43 应用广泛的四逆散

44 葛根芩连汤的特异性症状与应用性症状

45 不可轻视的三物黄芩汤证

46 小陷胸汤在伤寒论的诊治地位

47 抓住温经汤证中的“手掌烦热”一症

48 抓住平胃散证中的主症

49 不可缺少的二陈汤

50 四君子汤的 妙用

五 体质方证

1 皮肤肌肉松软的瘦形体质——安中散证

2 森道伯一贯堂 解毒症体质 ——温清汤证

3 疖痈体质及湿疹 ——十味败毒汤证

4 打肩体质 ——延年半夏汤证

5 多血体质(肥胖面赤) ——黄连解毒汤证

6 青年期腺病性体质 ——荆芥连翘汤证

7 活动状态的淤血体质——桃核承气汤证

8 静止状态的淤血体质——桂枝茯苓丸证

9 虚弱体质—— 补中益气汤证

10 ……

七 病症讨论

1 死灰复原的肺结核

2 死灰复原的肺结核

3 肾病综合征病人死里逃生

4 内外合治诊治精神分裂症

5 内外合治诊治急性睾丸炎

八 研究方向

1 合病

2 并病

3 六经与方证

4 药物剂量

5 药方的加减

[/p]

▍ 讲师介绍娄绍昆,著名经方学者。

为人勤勉谦逊,为医识微用博、学深思精辨。针药结合临床四十年、撰写畅销书《中医人生》。

他从自己丰富多彩而又艰难曲折的中医人生出发,通过大量错综复杂、栩栩如生的经方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伤寒论》,探索经方之秘。

多年来致力于仲景学说和日本汉方的临床研究,注重《伤寒论》方证辨证与针灸等外治法相结合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