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一种使用点燃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可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肩周炎、颈椎病等有特效。其机制与局部温热刺激有关,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艾灸虽然效果显著、操作简单,但不管是给自己灸,还是帮家人灸,都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偏离穴位,甚至烫伤皮肤。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采取的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舒适、自然,以保证艾灸的效果。3.注意防火。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4.要防止感染。化脓灸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5.要掌握施灸的顺序。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头部再灸四肢。6.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如失眠要在临睡前灸。7.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或灸的时间短一些,以后再加大刺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