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艾灸养生学习 / 正文

艾灸中脘的功效与作用

有些人吃了饭就睡,经常这样,就造成了腹胀,不爱吃饭的毛病。常常感觉有东西堵在肚子里,而且四肢无力,很是痛苦。这样的人,用单纯的药物治疗,都比较困难,因为他的病就在脾胃,药喝丁香、陈皮泡的水,喝几次,就会有很好的效果。为什么用药物不好治愈的疾病,用一些灸法能治好吗?这是因为脾胃的疾病,大多是懒出来的,人喜欢动,食物就可以很好的消化,血脉就会畅通,病就不能出现了。吃了饭就睡觉,四肢缺乏运动,脏腑的气互相交换的很少,就会出现脾胃病,其实这个病,叫逸病。刘完素先生,也就是清凉派的创始人曾说:“致病的邪物有八种,风寒暑湿是外邪,另外四个就是饥、饱、劳、逸”。逸就是懒惰喜欢休息。内经里经常说:劳碌致病,就给它温补,安逸得病,就让他运行起来。运行的办法,就是去掉人体内的湿气、强健脾胃、去掉滞塞,调理中气。而这些作用,穴位中,中脘是最容易做到的。然后再加上丁香等药物,其实是清理参与的滞涩而已。但这些都是治标的;治本的方法,唯有运动。中脘穴的位置在人体脏腑的正中,也是中焦的正中。如果想找到它,就把手放在肚脐正上方,就人体中间这条线为标准,你往上数四根手指,再加一根手指,然后再按一下,如果感觉比较酸麻,那就是它了。首先,他的位置很特殊,它刚好是咱们人体脏腑的正中间,也就是说,它这个地方,是人体正气与疾病的必争之地。如果从西医角度来讲,它这里可以和胃、十二指肠、脾脏、胰脏、肝脏等不少重要器官挂钩。这就好像一个军事重镇一样,而它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在于它和脾胃有很大的联系。脾胃是我们的后天之本,我们所吸收的食物,想转运,都要由脾胃去运化的,该化血的化血,该化气的化气。所以很多医家都说:“气本于胃,血本于脾。”其实中脘穴的运用上,以治疗脾胃病为重点,因为脾胃病用药物治疗特别困难,吃一个月药物,如果用量不好,也很难出效果。这个时候,比较好的办法就是用灸去治疗。灸中脘,灸的时间要长一些,再服用一些将气往下引的药物,陈皮、丁香都可以。然后您的中焦(脾胃肝胆),就可以得到了比较好的治疗了。当然,治疗脾胃病,肯定不是一次能治疗好的,所以脾胃之火,必须养。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