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艾灸养生学习 / 正文

艾灸最佳时间和灸量多少好!

灸时灸量到,病症自然消

艾灸是我国医学史上的文化瑰宝,起源于我国原始年代,在那个时候,聪明的人类便发现通过火的炙热来刺激伤患处,可以减轻疼痛,并且还可加速伤口的愈合。后来,人们逐渐将火灸引用到医学上来,用以治疗更多的疾病。普通的火热只能使皮肤表层灼痛,并无温煦散热作用,艾草是一种壮阳之草,是去病养生,固本正阳,扶正祛邪的一味良药,因此,人们将艾草制艾条或艾柱用于灸法,达到了不同凡响的神奇功效。《本草纲目》记载:“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此外,艾草还有扶正避邪的作用,古代人曾用它插于堂中,用以避邪。如今,随着人们对艾灸认识的逐渐加深,艾灸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踏入了现代健身保健的医学舞台,成为了现代养生保健的一颗闪耀的明星。艾灸治病保健,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除了正确施灸外,关键在于:有效的灸时和灸量,只要达到要求了,病痛自然会痊愈。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如何掌握艾灸的量。灸量是指单位时间内输入人体的热量。其影响因素包括灸疗对机体刺激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水平等。它是灸治所致的刺激强度和刺激时间的乘积,取决于施灸的方式,艾条的大小、壮数的多少,施灸时或施灸后刺激效应的时间等因素,如果是艾灸仪,就需要考虑到艾灸的温度和时间。掌握最佳灸量,有助于提高疗效,防止不良反应。1由病情、病性决定病深痼疾,一般宜多艾灸。另如灸治急症、多数医家主张壮数宜多,如在众多著述中,灸“五十壮”、“百壮”等描述随处可见。而老年或体弱者保健灸,每次宜小灸,但须坚持日久。病在浅表、灸量可小;在内则宜多。痈疽阴疮虽发于体表,但病根在内,故灸量亦须大。对于这些医书和专家所言,宛灸堂的建议是病重者用多灸,在刚开始灸的一段时间中,要根据身体的排外反应,可以少灸,灸了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多灸,并坚持下去。2由年龄、体质、性别决定对于不同的年龄、体质、性别,其阴阳气血的盛衰及对艾灸的耐受性不同。古有以年龄定灸量,称随年壮,即随年龄由小至大而递增壮数,以壮年为限度。尚应考虑体质情况,并据男女生理、病理之差异而决定艾灸的量的多少。对于用宛灸堂产品艾灸的人来说,温度和灸疗的时间也会因人而异。另外,由于种族差异,艾灸对机体的影响亦也不一。3由所取部位决定所取穴位皮肉浅薄者宜少灸,皮肉厚实者宜以大灸。如【备急千金要方】云:“头面目咽,灸之最欲生少;手臂四肢,灸之则须小熟,亦不宜多;胸背腹灸之尤宜大熟,其腰脊欲须生少”。实验也发现,肌肉浅薄之处的大椎、至阴穴,少灸则转胎效果佳,多灸之后效反差。4由患者感觉决定患者感觉分二类,一为施灸后的灼热感。根据不同病情,有的仅要求局部温热感,有的则要求有烫灼感,可按患者口述而加控制。另一类为灸的传导感觉,如隔蒜灸中的铺灸治疗虚劳顽痹,须灸至患者自觉口鼻中有蒜味时停灸。这也是一种控制灸量的依据。5由艾条大小决定艾条的大小,古籍述之颇详。《备急千金要方》云:“灸不三分,是谓徒冤,炷务大也”。要求艾条底部范围不小于3分。此间接灸而言,若直接灸则不然,艾柱可小至粟粒大。在施灸时,通过选择适当大小之艾条以控制灸量。宛灸堂艾灸产品,选用八百里伏牛山三年野生纯艾草加工制造而成,拥有成型、不掉灰、烟味小得特点,纯艾草纯阳产品,艾灸效果更佳明显,对病症治疗拥有更纯正的效果。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