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针疗法是针灸的一个内容,它具有针灸疗法的一般特点,又有其独到之处,它是在患者的皮肤表面上进行浅刺而又很快起针,如(黄帝内经)所说:浅而痪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梅花针疗法具有调整中枢神经、加快新陈代谢、增进营养机能、兴奋神经与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梅花针治疗近视的操作:持针法右手握针柄,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将针柄后端固定掌内,拇指贴于针柄右侧,再以示指按针柄上(指尖约达针柄中部)。准备工作1、在针刺治疗前应向患者进行必要的解释,对初诊患者尤为必要,包括叩打时的疼痛程度、病程的长短及疾病的预后等。2、为了避免针刺后感染,针刺前要用75%乙醇消毒针刺的部位,但应防止乙醇进入眼内。3、在针刺治疗前检查一下针是否有问题,如针面是否平整,针尖有无弯曲、带钩、松动、发锈、发钝等,并指导患者采取适当体位配合治疗。注意事项1、治疗前要针对视力、眼底变化和屈光度进行检查。对于高度近视、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混浊等病,以及皮肤有感染性溃疡、损伤者不宜叩打。2、在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眼部病情等不同情况分别采取适当的方法,以便获得更好的疗效和避免晕针。3、经久不愈的患者,应考虑针刺的部位、强度、频率及力量的大小是否恰当,及时调整,以免延误病情。4、针刺后,应嘱患者闭目休息片刻,以便充分调整机体的功能,进一步提高疗效。5、对于体质衰弱或贫血及心脏病患者,操作宜速,选穴少,逐渐增加。对于肌肉坚实、皮肤较厚、体格健壮的患者,叩打应适当加重。6、医生对患者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热情和蔼的服务态度,操作中应随时注意患者有无异常反应。一旦发觉患者有心悸、头晕、面色苍白、出汗等晕针症状时,应立即停止针刺。先让患者安静,并平躺于床上,或给患者喝些热开水。晕针较重者,可速刺十宣、人中等穴,令其苏醒。操作方法操作方法是否正确,是决定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叩打的顺序:部位顺序一般应从上而下,从左而右,从前而后,从内而外。具体到治疗近视的叩打顺序,则采用先眼区、头面部,继而胸腹部、四肢,然后背腰部,最后头后部的叩打。经穴应以穴位为叩打的中心点。2、梅花针的操作:叩打时必须叩准、叩稳,利用手腕的冲力或弹力叩打,下针要快,起针要速。在叩打时应出现一种紧促的“哒”的声音,如同“鸟雀啄食”一般,这种针术名为“啄刺法”。要想达到这个目的,除医者应有熟练的手法外,患者也要密切配合,叩打部位的肌肉和皮肤不能过于紧张。叩打时可根据部位规定的先后轮流进行,决不可在一穴处连续叩打,以免叩打过重,引起不必要的刺激。叩打完毕,应先用乙醇棉球拭擦局部,再用手轻轻抚摸,以缓解患者紧张兴奋的状态。3、叩打的分类:梅花针治疗近视的叩打可分为:①部位叩打:此种叩打仅在眼区应用,首先是穴位部叩打,而后是绕眼1周叩打,最后是在上睑部排叩2行,下睑部排叩行。叩打顺序同前述。手法初时宜轻,逐渐加重,不宜重打。对于幼小患者、神经过敏和高度近视的患者,更不宜重打、猛打。②穴位叩打:取正光为主穴,配风池、大椎、内关。用梅花针叩打上述穴位30下左右,中等刺激。隔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4、叩打强度:叩打的强度应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虚实,病程的长短,体质的强弱,年龄的大小,以及性别、部位的不同,灵活实施。一般分为轻叩打和重叩打。①轻叩打:手法要轻而慢,约1秒叩击1-3次,患者表情愉快而感微痛,不出血。多用于眼区或头面部及虚弱幼小的患者。②重叩打:手法要重而快,约1秒叩打2-4次,叩打力量要重,要使针尖恰恰打进表皮下层和真皮之问,并不透过真皮。患者有明显的刺激疼痛感,但能忍受,有时患者可因肌肉紧张收缩而偶尔躲躲闪闪,或有面部表情改变、出汗等现象。重叩打多在胸背、四肢等部位,适用于身体健壮、新病、实证患者。叩打强度是梅花针治疗近视的关键。叩打强度主要体现于叩打时的力量,力量大的刺激强,反之则弱;频率快的刺激强,反之则弱;次数多的刺激强,反之则弱;叩击范围大的刺激强,反之则弱;叩打部位敏感的刺激强,反之则弱。同时应注意到刺激强度对男性弱、女性强;对年龄大的强,年龄小的弱;对神经敏感、紧张的强,对迟钝、不紧张的就弱。5、叩打范围:叩打经穴时,应在经穴中心点周围1寸范围内叩打,重叩打不能超过连续5次,轻叩打可以多至10-30次,注意不可连续反复叩打原击点。6、几种不正确的叩打法:在叩打过程中,应防止不正确的方法,如压刺、斜刺,或叩打时将皮肤钩住的带刺。为了保证疗效,避免给患者增添不必要的痛苦,还有注意针力不及针力太过2种现象。杜绝上述不良叩打的唯一办法,是医者加强责任心,练就过硬的叩打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