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湖南长沙针灸学习分享 / 正文

杵针治疗学

李仲愚讲述,由李淑仁钟枢才整理。

  上篇经络腧穴

  第一章  经    络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都分,它主要阐述人体内部存在着一种运行气血的经络系统。这个系统是人体各部之间的联系通路。即是说人体体表之间、内脏之间、体表与内脏之间,由于经培系统的联系,才能将人体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学说贯穿于中医学的病因病机,脏腑气血,诊断治疗等方面,对中医各科的辨证施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灵枢·经脉篇》说:“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灵枢-经别篇》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明代李梴在《医学入门》中也说:“医而不知经络,犹人夜行无烛。”由此可见,历代医家都十分强调经络学说在中医理论和临床上的重要作用。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

  经络学说是我国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不断观察总结而逐步形成的。到《内经》创作时代已初步形成了系统的理论,经历代医家不断地充实而逐步趋于完善。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它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径路。经络把人体里面脏腑,外而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毛.肉、筋,骨等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偕以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路。经者,径也,有路径的含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者,网络也,是经别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经脉与络脉,就实质与 功能来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路,但可以从以下几十方面加以区别:

   经脉为主干,因而粗大,络脉为分支,因而细小。如《灵枢·脉度篇》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明代医家张景岳说:“经即大地之江河,络犹原野之百川。”

  以部位而言,经脉分布较深,而络脉分布较浅,如《是枢-经脉篇》说:“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不可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以数量来看,经脉少而有计数,络脉多,除十五大络以外,数以千计,难以计数。

  以长度而言,将一条经脉与相应络脉相比。则是经脉长而络脉短,但就其经脉与络脉的总长度来比较。则是络脉长而经脉短。据《灵枢·脉度篇》记载,经脉总长度为162尺,其分配为手三阴,每条经脉长3.5尺,6条共长21尺,手三阳经,每条长5尺,6条共长30尺,足三阳经,每条长8尺,6条共长48尺,足三阴经,每条长6.5尺,6条共长39尺,左右(驿)脉,每条长7.5尺,共长15尺,任督脉,每条长4.5尺,共长9尺。共计长16丈2尺。

  经络与脏腑的关系十分密切,是表里络属关系。阴经属脏络腑,为里。阳经属腑络脏,为表。

  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内容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则包括:十五络脉,以及数以千计的浮络、孙络。

  一.十二经脉    .

  十二经脉是十二脏腑分出来的十二条经脉,每一个脏腑各联系一条经脉,分左右对称循行于头面,躯干.四肢,纵贯全身上下,为经络系统中的主体,所以,又称为十二正经。

  (一)名称 

  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根据各经联系的脏腑、阴阳属性、表里内外,手足上下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定其名称的。如将其中隶属于六腑、循行于四肢外侧的经脉,称为阳经,隶属于六脏,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