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湖南长沙针灸学习分享 / 正文

所谓的失眠,就是阳不入阴!

导读:睡眠,本是补充体力最好的方式,然而,失眠,似乎永远是一个流行的话题,与每个人的关系,看似不远不近,却又扑朔迷离。也不知是夜太美,还是熬夜的“罪”,又或是日有所思,夜半三更就是难以入睡。失了眠的夜,格外漫长,怎么办?人的体表有气运行,像人体外围的卫士,名卫气,卫气是固摄阳气的,它在人体体表不断地运化行走。白天卫气行在人体的阳分里,晚上则行到阴分里,就是行于阴经。阳气只要一入阴经,人就想睡觉。卫气在阴经中行走完,出离阴经的一瞬间,人就会醒来。这就是对睡眠机理的解释。阴是死物,阳是动力,是能量,只有通过阳气的推动和温化,阴液才能发挥作用,只有“阴得阳生”,才能泉源不竭,这不仅仅是养生和保健,更是一种艺术,是道!人活在天地之间,人体内气机循环与天地是相通的,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到自然界,向自然界学习,对养生才会有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如果你还是不明白为什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建议你也找一个山洞,夏天和冬天分别去看看,体会一下山洞的夏湿冬燥。站在山洞之中,就是站在天地的脏腑之中,也好似站在你自己的脏腑之中。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对我们人体而言,它就好比是一个太极,白天动而生阳,人体阳气输布于外,所以人在白天是动的,阳光的,展示的是一派阳刚之气。透过阳刚之气的外在表现,我们应该看到,这些输布于体表的阳气,为阴液所化,维持这种状态需要消耗体内的阴分。阳以阴为基础,阴以阳为表现形式,白天的所有活动,都是在消耗阴分。当动到极限,阴分消耗过度,人就会疲劳,就需要静下来,需要休息。当人体入静或者入睡之后,阳气开始收敛,消耗减少,反过来促进阴分的化生,只有阴分养足了,人体第二天才能有充足的阳气。人可以只喝水,不吃饭,活上一个星期,而且感觉还不是很坏,但让一个人整天整夜不睡觉,过不了两三天,人就会崩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动而生阳,生阳即耗阴,长时间地耗阴,就会阴分枯竭,身体自然就会受不了。最后的结局不是“阴平阳秘”,而是“阴阳离决”。明白了这些道理,再看看长期失眠的患者,为什么他们满脸皱纹,为什么他们手掌的纹路很乱,这都是阴分亏虚的表现。由于长期失眠,阳不入阴,阴气得不到化生,体内五脏六腑阴液不足。那么失眠该如何治疗呢?很简单,引阳入阴,就能治好失眠!首先,我来分析一下患者为什么阳不入阴,情况不外乎以下几种。1.气郁化火型有些患者经常心情烦躁,这是因为体内肝气郁结,气有余便是火,气郁化火,扰乱心神,阳气被排斥于外,就无法入阴了。这样的病人只需要服用清热的药物,再配上解郁的药物,就会有很好的疗效。比如,栀子淡豆豉汤配四逆散。2.寒湿严重型有些病人是体内寒湿较重,阳气进入身体后,无法推动大量的寒湿之邪,人就会感到很累,睡觉睡得累,连做梦也是做很累人的梦,有的患者甚至描述,做梦时感觉双腿走路非常沉重,早上起来,好像一夜没有睡觉一样。这样的患者,需要温补阳气,促进阳气推动阴液的运行,只要阳气足了,推动有力了,睡觉就感到轻松了。服用附子理中丸能起到很好的疗效。3.阳不入阴型有些患者属于阳气入阴的机制出现了问题。人之三阳为太阳、少阳、阳明,人之三阴为太阴、少阴、厥阴。由阳入阴,是由表入里的过程,即由太阳至少阳,由少阳至阳明,由阳明至太阴,由太阴至少阴,由少阴至厥阴,“人卧气血归于厥阴肝”就是这个道理。这里面的关键环节是由阳明到太阴的过程,也就是由阳转阴的关键环节,如果这个环节出现障碍,阳气自然无法入阴,人也就失眠了。阳明在人体指的是胃,太阴在人体指的是脾。《黄帝内经》中写道:“胃不和则卧不安。”因为阳气不能经过阳明胃,进入到太阴脾,阳不入阴,所以卧不安了!如果患者肝火较重,阳气也是无法进入肝的,因为肝火会排斥阳气,即使用半夏引阳入阴,也只能使阳气处于少阴、太阴的境地,患者能入睡,但会比较浅,只有在彻底清泻肝火之后,人才能进入熟睡的状态。阴阳之间、五脏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阴阳和五脏,只有深入思考它们内在的关系,对疾病的认识才能更加深入。4.失眠还有三个原因人为什么会失眠呢,简单来说原因有三:一是心肾不交,二是血不足,三是胃不和。心肾不交造成的失眠较难治疗过去,几剂酸枣仁汤,再或温胆汤就能治好,但现在还用这些药已经没有明显效果。因为现在人的生活比古代复杂得多,很多人的失眠都与长期熬夜有关。每天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胆经该睡的时候,而人老不在此时间睡觉,就会慢慢地出现心肾不交的状况,导致失眠。血不足也会造成失眠血不足也会造成失眠。道医里有一种说法,叫做中焦受气,中焦就是我们的脾胃。人的血从何而来?实际上血是从胃来的,人体是通过胃消化食物,把食物的精华转变成血。血是一种能量,代表着一种动能,输布四方,供人体所需。我们常提到补血的问题,懂得中医医理的话,就知道了血是从胃而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吃饭。胃主血,所以胃虚就会造成血不足,要想补血就要养护好我们的胃经。血不足,不能有效的上输于脑的话,脑部就会因缺血而导致失眠。胃不和则卧不安假如晚上吃得太多,也会造成失眠。人活一口气,气是用来睡觉的,也是用来消化食物的。如果晚上吃得过多,气就会受到中焦阻隔,阳气不能上输于脑,造成失眠。中国古代养生讲究过午不食,就是一天只吃两顿饭,上午九、十点钟一顿,下午四、五点钟一顿,晚上就不再吃东西了。而生活规则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那时的人很少失眠。我们吃晚饭也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七八分饱就可以了。而且最好在晚饭后出门散散步,或者做一些其他的舒缓的运动锻炼,对增强夜里的睡眠质量非常有好处。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入睡困难、浅睡、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导致失眠的原因主要有个体因素、环境因素、精神因素、情绪因素。中医认为,失眠主要是由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造成的。在相关穴位上施灸,能够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从而改善失眠症状。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常常遇到失眠的困扰,如果靠服用药物来治失眠,容易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形成药物依赖,如果用艾灸的方式来调理失眠,不失为一个放松身体,安神助眠的好方法,那么,失眠艾灸哪里好呢?失眠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治疗方法是非常之多的。在中医学中,如何治疗失眠呢?艾灸来帮助你解决。艾灸是中医传统的保健手法以及治疗手法,若是失眠了,不妨让中医帮你艾灸几个穴位。这样又有利于健康还能治疗疾病,一举多得的事情。1.神门神门穴是心经的穴位,常用在治疗失眠、惊悸、心脏动悸等症状。对心脏方面,情志方面,情绪不稳的,像动辄生气,还有心神不守的,都可以灸神门,神门可以心定下来。百会和神门搭配可以治疗各种失眠症状,包括重度失眠。2.肾俞、脾俞、心俞1)、隔姜灸肾俞如果是尿频引起的失眠患者,可搭配肾俞穴,有滋补肾阳的功效。2)、隔姜灸脾俞、心俞若兼有食欲缺乏、大便溏薄或大便黏腻不爽的失眠患者,可搭配脾俞穴施灸,有调和脾胃的功效;如果因心神不宁引起的失眠,可搭配心俞穴施灸,有安定心神、催眠的功效。3、百会穴百会为督脉经穴,位居人体头部正中高点,乃诸阳之会,通过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而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名医指出:“脑为元神之府”脑的生理和病理统归于心而分属于五脏,故“心主神志”。4、涌泉穴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具有宁神苏厥的作用,又是足少阴肾经经气所出之处,可交通阴阳,启闭开窍。艾灸涌泉穴可以治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症等。涌泉穴位于人体足底,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下部。失眠的时候,就可以艾灸以上几个穴位来帮助睡眠。失眠的原因有很多种,到底因为什么失眠我们要搞清楚了。并且,艾灸治疗失眠有很多取穴方法,并不拘泥于以上介绍的几种,而且失眠也有很多不同症形,如果你认为效果不是很明显,那么可以在医生的辩证指导下选用其他的穴位进行艾灸。最后,专家提醒,艾灸治疗失眠的效果,对于每个患者来说可能都不太一样,如果效果不太明显也不要灰心,一定要及时与专业人士沟通,及时做出适当的调整。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失眠带给患者的痛苦,很多失眠的病人都一直在寻求治疗失眠的方法,其实采用中医上面的艾灸能够有效治疗失眠,所以失眠的朋友不妨试一试上文介绍的方法。3天失眠,体虚脱形;3周失眠,脱发尿频;3月失眠,气亏血损;3年失眠,百病缠身!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湘ICP备2021005521号-1网站地图